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诶?他的孩子是我的_67(2 / 2)

  程央把手机递给柳崇看,“这就有点意外了。”

  柳崇则是赞道:“不错,看来他终于有动力了,别管他,等他再攒一段时间劲儿。”

  一个人积极起来确实可怕,程央发现最近赶完早市之后黄承并未选择回家,而是跟他们说去网吧玩游戏,可一连几天都如此也难免勾起程央他们的好奇心,于是在某天偷偷跟着他走出一段路后,却发现黄承径直来到一处公园里,拿着手机巴巴的就跑进晨练的老人堆里翻手机给老人们看,也不知道他在说什么,不过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两人瞬间便明白了他的行为是为什么。

  他在想办法加人,加的还是那些精准客源。

  柳崇悠悠道:“看来他的决心很明显啊。”

  程央笑道:“那就等他跑一段时间,量上去了,就成全他呗。”

  柳崇却说:“不着急急,我觉得这是个机会,正好趁他这股劲多争取点人脉。”

  “你觉得多久合适。”

  “怎么也得他自己的微信每天接个二三十单的量才能考虑。”

  程央看着不远处的黄承若有所思的点头,算是默认了。

  黄承这次确实动真格了,一有空,就开始琢磨怎么加这些精准客人,一天天的反而比程央还忙,微信上每天也能接不少单了,倒是个很好的开始。

  第62章

  蚕豆每年十一月份进入种植期, 而这个时间段在城里却已经有蚕豆销售了,虽然是反季节的蔬菜,可依旧是冬季最走俏的蔬菜之一, 大棚蚕豆会一直持续供货到二月份左右才会逐渐断货, 所以往往会造成三月底本地蚕豆才刚上线,大部分人却已经吃腻了的局面, 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农户都不愿意采摘蚕豆去卖的原因。

  谁都不愿意贱卖辛苦种植一个季的庄稼,他们宁愿让蚕豆在地里慢慢变老, 再采集老蚕豆去做其他食物。

  本地蚕豆已经进入采摘期, 傅二友特意打来电话问他们要多少, 考虑到蚕豆或许已经过时的原因,程央并未着急着要,而是先让他拍几个蚕豆地的小视频来放朋友圈看看反应, 毕竟虽然是本地货,但市场被大棚蚕豆冲击了这么久,即便是本地的也不一定能吃香。

  傅二友倒是用心,不仅拍了几个蚕豆藤挂果的视频及蒜薹等时蔬给他, 还发了几张并没有结豆米还是嫩嫩的蚕豆荚烩的菜给他。

  程央将这些小视频跟图片配上文字发去朋友圈,黄承立即跟着转发,两人还没来得及担心会不会有人买账, 便第一时间迎来了一群客户以及餐馆采购员的询问,其中不乏有问嫩豆荚的人,因为豆荚数量稀少少,卖价自然会比较高, 几乎是蚕豆的三倍左右,却不乏有人买。

  一天下来,两个微信号,三种时蔬大约集中了四百多斤的需求量,还都是交了定金的,程央喜滋滋的通知傅二友采摘,其中还有二十斤嫩豆荚。

  黄承一边用本子记需求,一边激动地说:“我这边已经超过二十个人问能不能送货上门了,说是能送货上门就多要点,程哥,我怎么回复。”

  程央也是忙得不可开交,他的客户需求量几乎是黄承的三倍,好在有柳崇从旁协助,否则不知道该忙成什么样。

  他停下手里的动作,与柳崇对视一眼后说:“问问要多少,要得多的话实在不行就送吧,明天赶了早市就回来送货。”

  黄承闻言抿抿唇,迟疑着看了程央一眼后并未说什么,开始一一回复客户,却几乎乎都得到了一致的回答,大多数都要求送货。

  黄承喜滋滋地说:“程哥,每家都是三斤以上,这该行了吧。”

  “行行行,就这样,记得问地址。”程央见他态度这么积极简直哭笑不得,“明天再买个单车,我们分头去送,等这项业务需求大了,咱们就招人,你加油干。”

  黄承忙不迭应到:“行!等着吧,我一定将咱们生意发扬光大!”

  不得不说用微信做生意确实方便,两人还兼顾着每天去赶早市,一天的零售量能过五百斤左右,除去物流费及本钱,打着农家肥本地货的名号赚的钱反而比搞批发的柳崇还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