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帝王之友(重生)第115节(2 / 2)


  殷胥垂眼,却只是想顺着话题说,并不想发表什么真知灼见,道:“我却认为,形势看起来是伺犴背腹受敌,我们必能大胜。可贺逻鹘想要登可汗之位,必定也要四方安定,伺犴是威胁,大邺也是威胁。他何不看伺犴与大邺打的两败俱伤,再从中获利。”

  从肃州赶来的夏将军,坐东第一个位置,则道:“可伺犴一旦从牙帐得了比悉齐的消息,怕是会直接离开疆域回牙帐。”夏将军接了殷胥的话,将他也拉入讨论之中。

  康迦卫扫过贺拔庆元一眼,似乎对于端王的存在心有不满,却不想在贺拔庆元刚回来时候因为此事产生龃龉,只得道:“也未必,伺犴本就是颉利可汗病重之时出征,他完全可以让比悉齐动手,我觉得他虽不会与三州一线先交战——”

  众人再度讨论起来。殷胥却没开口,他惊异于贺拔庆元与三州一线消息的灵通,这显然比长安城内快出不知多少步去。而且将领的经验也显得尤为重要,他们几人寥寥几语,或推测或凭见识分析,绝大部分都与殷胥艰难得到的消息一致。这种扎根在一片土地般的将领,才是真的能打胜仗的将士,而如今其中翘楚的尉迟一支已经几乎不在了。

  他心中自有打算,听着这些将士的安排,显然贺拔庆元选择了要在正面战场率先出手,将伺犴部队击散后,派三分之一的兵力埋伏在伺犴后方,关注着突厥境内的动作。

  贺拔庆元作为主帅,显然考虑的更多。去年冻灾后虽有税收与种植季度的改革,但第一批税收怕是今年未必能如预期收上来,军备在去年减少后怕是要再减一年,若不趁突厥马最肥时,将他们精兵最强壮的马匹抢来,怕是冬日里连凉州中军的精兵都分不到一人二马了。

  而且代北军中显然心中有怨气,对于边关战士而言,或许唯一将这种对于朝廷的怨怒朝外宣泄出去的正当方法,便是迎头一场胜仗。若是贺拔公选择投机取巧的办法、或者是伺犴就在边境却按兵不动,或许在从去年入冬开始就经历突袭、冻灾、削减开支、将领被杀一系列恶事的凉州大营,就先内部炸开来。

  殷胥对于打仗并无太多经验,崔季明也还是个没带过兵的少年,侧耳听得认真,他无人可问,也决定相信贺拔公的判断。

  这场关于战役具体行进打法的讨论一直到了午后,殷胥是求知若渴般的跪坐在那里记住他们的策略,甚至站起身来和其他几位将军一并站在石台边。

  旁听一群经验丰富的老将在争论,他学到的东西远远超出他自己的想象。本来计划中他想到的部分战役的策略,在这些人大胆细心的考虑面前,像是小孩儿的过家家。

  殷胥前世登基后,边关连年战役,大型的会战甚至曾经在北部边关就能在三个重镇同时展开,他接收过如雪花般纷沓至来的军报,与三司使讨论过民户粮草运送成本与军力的比例,亲自计算过一座外军大营的军备支出细项。

  他以为自己很了解了,然而身居高堂之上,与现在挤在汗臭的主帐内和其他将军争论则是两个世界。

  崔季明心都痒痒,她去年春天的时候,还能坐在帐内随意插嘴,如今却偷鸡摸狗的压低帽檐,听他们手划过石台的沟壑山丘,讨论着伺犴这些年用兵的习惯,也总想问几句说几句。

  在计划几处商定的差不多之后,这次商谈也就此结束,诸位将军退出去,崔季明也起身等着殷胥,却听到贺拔庆元道:“端王殿下,请留步。”

  第100章

  殷胥转过头去,却看到贺拔庆元挥手让他几位副将亲信也离开,他点了点头,对崔季明道:“去外头等我。”

  崔季明好奇的不得了,但她却感受道贺拔庆元的目光落在她身上,顿时有些心虚。耐冬知道她看不清,先走一步,让她跟在他背后。

  两人站在门外,凉州的夏,夜晚来的很晚,天是灰蓝色,三州一线的诸位将军还未散去,拎着灯笼各自相谈,有的是叙旧,有的是在探讨,唯有两位的声音传入崔季明耳中,让她忍不住偏头。

  那声音一听便知是腿毛如钢针的康迦卫和好脾气的腹黑中年型男夏将军。

  此刻老夏又摆出他那雷打不动的软绵绵笑容,道:“哎,老康,你说你在这儿跟我吼什么,当初可是你非要把那小子要走的,如今又想塞回来给我可不行。”

  康迦卫压低声音,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你当时可就只是让他给我耍了一套刀法,我哪里知道他是那么个缺心少肺的,后来我才听说是徐录那老头的孙子,他孙子我又不好往死里揍,但他简直就是脑子缺根弦!我不信你不知道!你早就烦得慌了,又是崔三带来的,怕他哪次来凉州再来问,所以才千方百计塞给我吧!”

  夏辰是从三郎第一天将徐策那小子塞过来就头疼,他位置虽高,可崔三就像是老大的孙子似的,她塞过来的人夏辰总不能给弄去做火长。他可不是王将军那样的五姓出身,一直长袖善舞谁也不得罪才有如今的位置。

  而康迦卫又是个极其喜好剑客刀侠之人,之前肃州来了一队夜路帮的老油子,一个个武功高强又对西域熟悉,王将军大喜,正要重用那几人,康迦卫却不知从哪儿得了消息,又带大宛马又带美酒,到了王将军面前软磨硬泡,再扯上之前王将军欠他的人情,强将几个夜路帮的人要过来。

  那夜路帮中,为首的头子姓朱名榆林,早些年还是个在北道上的屯防兵,后来北道输了战役,他捡回命后一直在南道上做了十几年的夜路帮。

  朱榆林到了康迦卫手下,不过短短半年时间,便凭着一身武功和多年带人的经验,在军中得几次大获,已是安武校尉。

  王将军才知自己糊涂,气的直拍大腿,便将此事一股脑倒给了夏辰。夏辰正巧手里有个徐策支不出去,干脆使计塞给了康迦卫,膈应他去。

  然而就在远处康迦卫正和夏辰理论着的时候,那个烫手山芋却在周围戳戳弄弄的来到了崔季明面前。

  徐策看着她的打扮,大为感兴趣:“你是那个端王请来的高手?!他不是从长安来的么,怎么找来的一个西域高手。”

  崔季明简直就是感觉被苍蝇盯上了,生怕暴露,垂眼不去理他。

  徐策却非要去看她的刀:“你是惯用弯刀的啊,还是双手皆可用,是从波斯来的?不过说是双刀,但不论是谁惯用手都会力气大一些,破绽也太容易找了。你要不要来跟我比划比划,我好多年没跟用弯刀的人打过了!来嘛来嘛!”

  崔季明内心真想骂人。

  耐冬上来拦道:“这位军哥儿,还是别来招惹。你说你是凉州大营的兵,我们是端王殿下的人,这要是两方打起来,岂不是闹大了事儿。再说这位爷是端王殿下从西域请来的高手,武功高强,不会邺语,您何必找这没趣儿。”

  崔季明心中大叫不好,徐策是个典型武痴,打仗未必会多少,打架斗殴这种事儿总少不了他,他一听“武功高强”,脸上立刻扯出一个兴奋的傻笑,抬手一掌就朝崔季明面上击去,反手拔刀——

  在这主帐前头,徐策一拔刀,雁翎刀出鞘,全场一静,卫兵直接抬起了长枪满面戒备朝他指来。

  崔季明好想扶额……

  她就像低调,却有人偏生不想让她低调。

  康迦卫一回头,看着徐策抬刀对准端王带来的护卫,而那胡帽护卫双手扶在刀柄上,似乎也想动手,他几乎要叫一声祖宗,气的连忙跑过来,一拳打在徐策头顶,骂道:“徐大头,你能不能少给我添点乱子!你再这样,我把你绑起来送到晋州去!”

  徐策一下子捂住脑袋:“将军,听说这人是个高手,我就想与他比划比划。要是这里不合适,那我拉他去射场?”

  康迦卫也真是又气又想笑,徐策要不是太痴,就那份耿和真倒是很符合他脾气,他气的拎着他耳朵就拽走:“你这样我敢带你去打仗?!你难道就真想做一辈子卫兵?!能不能稳重一点啊徐大头!”

  徐策疼的直嗷嚎:“我倒是想上战场啊,我都说了想给李将军报仇,您怎么就不让我去——”

  康迦卫骂道:“还有脸说,你是不是打起仗来要一个人冲到前头去,不管你的兵了?!”

  这俩人跟父子俩似的斗着嘴就走了,崔季明瞥了一眼,却远远听着脚步,有人朝他走来。

  崔季明脊背一紧,还未开口,眼前的帐帘陡然被掀开,殷胥走出来,先扫了她一眼似乎怕她走远。

  殷胥刚要开口与崔季明讲话,身后便传来了声音:“端王殿下倒是不放心凉州大营,还带了护卫来。”

  崔季明暗自一激灵,最怕的就是夏辰,他四十多岁,肚子里装了四百多年的坏水,面上比谁都温柔好说话,却一双毒眼一肚子心眼。

  殷胥回过头去,神色不变:“毕竟我不是您这样身怀武艺的将军,或许连弓也拉不动,这兵荒马乱的,宫内的护卫又是多少年没离开长安的贵家子,管得什么用。”

  夏辰笑:“不过是好奇,端王殿下如今风口浪尖上,也是神通广大,什么人都能请来。”他深深看了崔季明一眼,崔季明纵然接不到这眼神,也是后背紧绷。

  夏辰若是知晓了,会不会觉得她是想主动站在端王这边。

  崔季明也不得不承认,她享受着崔家待遇的同时,也代表了她作为二房“长孙”,待她长大,日后所有的行为都会在别人眼里成为可以暗示和揣测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