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帝王之友(重生)第165节(2 / 2)


  殷胥站在原地,崔季明将腰带给他理好。殷胥竟有一种自己在宫内的感觉,要是每天早上帮他穿戴的不是宫女,是崔季明,那他每天迈出门去都觉得没什么跨不过的难关。

  但这只是私下想,毕竟崔季明身份与责任放在那里,她不可能随时围着他转。围着他的崔季明,也就不是他心中的那个崔季明了。

  殷胥低头瞧她,崔季明身上衣服睡皱了,她没管自己,先将他衣领都理得整齐,将环佩系好,拍了拍他胸口,才道:“坐下,我给你梳头。”

  殷胥心里高兴她为他做这做那,面上却不肯显露,他跪坐在镜前,崔季明跪直在他身后,拿着象牙梳。

  殷胥从镜中看她衔着发簪的双唇,一时竟看得难以回身。

  外头其实天还没有完全亮,冬日朦朦胧胧的晨光不足以映亮镜面,还需点两盏烛火在旁。暖炉的火稍稍有些弱,比昨日夜里冷一点点,天光的透蓝与烛光的金色一同映在二人面上,谁也没有叫下人进来,静静享受着二人的独处。

  崔季明的手指如游鱼般,穿过他如瀑的黑发。从前往西北的路上,到今日今时,殷胥竟有一种可以永远这样下去的笃定。

  她给旁人束发的技术,只能算上马马虎虎,殷胥的发髻看起来完全不像来时那样一丝不苟,崔季明左右看来不甚满意,她还想伸手拆开。

  殷胥道:“很好了,很好了。”

  崔季明笑:“出门旁人见了,笑话你也不怕?”

  殷胥看向镜中,道:“能不能梳子也送我。”

  崔季明笑:“看见象牙的就想要了?家里还有好几个象牙簟席,你要不要一并收走。”她微微低头,亲了亲他发髻,笑道:“何必急于一时。以后机会有的是。”

  殷胥听了这话,唇角带笑:“也是。”

  她连言说着自己要补觉,只将殷胥送出屋门,道是回头也要回长安,时间也不急,长安再会面。

  殷胥讷讷的点头,依依不舍,又觉得崔家连廊下都站着两排下人,实在太烦人,只偷偷捏了捏她手指才离开。

  殷胥拥着送出门去,崔季明这才觉得这场面实在有些好笑,笑着摇头回了屋内,坐在矮桌前想着要不然还是换上她那套粉色飞燕睡衣,好好补个觉才行。

  殷胥走出了大门,这才想起自己忘记说自己要去宣州了,想想也不是大事,总不能再折回去,便作罢,登上了马车。

  府内,崔季明见着几个侍女躬身进屋内,收拾了地上的杯盏和软被,最后一人凑到崔季明面前,递上热茶汤,道:“郎君,管事要我传话来。”

  崔季明饮了一口茶汤,垂眼看她,神色懒懒道:“什么?”

  那侍女面上有些红,道:“管事问,需不需要下人准备……避子汤?”

  崔季明一口茶差点低头吐在裆上,咳得半死不活道:“这真是要搞大事的人,都一个个怎么这么……不用,你传话不用。”

  这简直比带男朋友回家探亲,发现自己房间的枕头下放着一沓父母准备好的套套还可怕。

  侍女有点急了,一脸“三郎你要是哪天怀孕了我们都可能要跟着掉脑袋”的神情望着她,崔季明真想捂脸死过去算了,半晌她才从嗓子眼里憋出几个词儿:“又没真的干了什么实事儿,你跟老崔说去,别整天瞎操这个心,我就是——昨儿闹着玩。”

  侍女真想说,她昨儿守夜,隔着窗户都听见那位殿下的喘了,这还闹什么玩啊。

  崔季明这么说的,她又不好多言,只得老老实实行礼,下去传话了。

  看着一帮侍女鱼贯而出,崔季明哼哼了两声,捂着脸倒到一边去。

  啊啊啊——她在这帮人心中是不是成了把王爷带回家睡了再送走的女中豪杰了啊!

  第159章

  崔季明没有坐马车,风雪稍顿,但土路上连续冰冻几日已经很难跑车了。马脚在冰面上还算能行走,崔季明带着有兜帽的厚斗篷,策马朝宣州城附近赶去。

  流民已经被镇压了一波,往安吉的方向靠拢,宣州城附近仍然有许多流民聚集,他们看见崔季明这样带着侍卫的贵家郎君,是绝不敢上来乞讨的,但是他们的目光包含着更深的恶意。崔季明纵然走过突厥人阵前,也未曾感觉过这种想要将她如何分尸当场的杀意。

  她几乎不敢偏过头去,跟那帮蹲在官道两侧席地跪坐的流民对视。他们的眼神里却充斥着无边的恨,崔季明很难理解可以厌恶,可以愤怒,但为何要是要这种态度……

  她没有进宣州城,而是去到了附近军镇扎营的远郊。

  大邺有六所大营在外,这六座大营汇聚大邺最精英的将士,最精良的武器,纵然军备开销不断紧缩,也一定是以这六座大营为优先供给。所以大邺的政策几乎是外强内弱,外紧内松,对于内地的管束也在忽视的情况下逐渐减弱。

  没人管一般会出现两种状况,一是军械老旧,缺乏训练,士兵几乎没什么战斗力。二则是兼并严重,强的军镇反而会大肆掠夺资源越变越臃肿。

  但宣州的军镇却不是崔季明想象的那般。

  崔季明并不了解南地这些大小军镇,她也未曾事先问过此地节度使究竟是何人,只是先来了驻扎营地。行军青庐都十分破旧,上头还有些许补丁,外头斜斜插着各种长短不一削成尖的竹子,用来当做大营外的围栏。

  里头传来操练的声音,渺渺炊烟淡淡的笼罩在上头,靠河川的位置还有伙兵在碎冰捞鱼。

  显然各地豪强把持的军镇中,并不包括宣州。

  崔季明带着考兰与侍卫,策马停在了这座简陋的大营外。营外四五个守门的年轻士兵还是很有精神的挺直着脊背,他们跟崔季明差不多年纪,抬头望了一眼崔季明那镶玉的马鞍和华贵的服饰,便知来的不是一般人,连忙问道:“敢问郎君是?”

  崔季明道:“麻烦传一句,某是长安崔家三郎。贺拔主帅的外孙。听闻宣州有难,境况危急,特意前来。”

  那十七八岁的小兵不知道崔家,也听说过贺拔庆元,面上猛然亮了,点了点头,立马跑进去传话了。

  崔季明还觉得自己这说辞太勉强了些,都要搬出贺拔庆元来撑场面,有些怪紧张的绷直在马背上。身边的考兰这一年多以来没少跟她走南闯北的,他总是好奇心旺盛,到了哪里都要抻着脑袋乱瞧。这也就罢了,偏生他特别好打扮,以前在大漠他裹两层纱就不错了,到了这里……崔府他的侧间内,衣柜就占了大半的面积。

  崔季明也是有钱,他就可劲儿造。

  今儿走一身绣兰白色衣裙清纯不做作风,明儿就要穿貂穿皮草辫一头小辫走大漠异族浪子路线。近日他又转了性,看见人家街上有书生带布冠穿长衣的,自个儿也非要弄一套。但他比崔季明小一岁半岁,身高也在崔季明耳垂下的位置,感觉不太可能有什么发展前景了。

  崔家本家纵然有近百人的绣工,也不是用来折腾给他角色扮演的,好不容易改小了一套长衣给他套上,明明不伦不类,他还不自知,得意洋洋的就要穿着走。

  考兰就没考虑过他那张脸配这羽扇纶巾与长袍,多么像一个白天给主子抄书,夜里给主子快活的貌美书童,脸上几乎就写了四个大字——以色侍人。

  崔季明纵然再不要脸的想让全天下都知道她喜欢男人,也隐隐有点受不住众人诡异游走的目光。

  他策马凑到崔季明身边来,刚要问那纸糊铠甲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就看着一行人急急忙忙的走出来,最前头那中年男子穿着细密的藤甲,里头裹着几层露棉絮的袄子,鼓鼓囊囊到几乎都快把藤甲撑开了。

  他不过三十五六岁的模样,圆圆的面庞上蓄有滑稽的短须,明明确确的告诉众人——没钱打理就别留别胡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