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5节(2 / 2)


  “月秋。”坐在草棚搭的小厨房里的王贵芬笑着喊了一声,她身量比较矮小,穿着灰色的旧衣,黄焦焦的脸,眼角带着温柔的细纹,看到她露出笑来,“吃了没。”笑起来和李大有一样带着亲昵。

  她和李大有只差两岁,小时候大半都是王贵芬带的她,和带亲闺女一样。

  “二婶,我吃了。”李月秋走过去帮忙,小草棚里一阵热浪翻滚,烧火架上烧着一铜壶的水,涨得咕噜噜的,铜壶盖子都被热气顶得合不上盖,地上堆着一摞碗碟,这些碗碟大部分是借的,要洗出来放在一旁的筛子上沥水,晚饭的时候用。

  王贵芬好久没见李月秋了,笑眯眯的看着她,觉得人长高了点,面皮越长越水嫩,“真吃了?一会要是饿了说,给你起小灶。”她说着摸了下李月秋的头。

  村里招待帮工都是吃干的,不吃稀的,四菜一荤一汤为一桌,荤菜是用鸡蛋配着野菜清炒,蛋少野菜多,吃个荤腥蛋味,这样已经算是十分丰盛了,毕竟村里人基本每顿是吃稀的,配上番薯野菜藤,煮的粥清汤寡水,米粒都不飘着几粒。

  李月秋给王贵芬打下手,摘菜洗菜备料,捏饭团,饭团是一会要送到田里给村里帮工的当晌午饭,要先捏出来。

  大半的糙米混着些红米还有黄色的番薯粒放大蒸笼里蒸熟蒸软,蒸得米粒饱涨足够软烂有粘性,在热气没散的时候徒手快速的把糙米捏成圆团,尽量捏紧实不要散开,饭太烫,手边要搁一碗凉水,捏一个,手过凉水降降温,再捏下一个。

  王贵芬以为自己足够快了,但没想到李月秋比她更快,又软又白的小手把热乎乎的米饭团吧团吧就迅速成型了,捏的也紧不散饭粒。

  饭团是按人头来算的,一人两个,不过两人捏着捏着数了下个数,差了几个,蒸笼里的米不够捏剩下的。

  再起另一锅蒸笼费时间,王贵芬打算让自家人少吃点,凑合凑合。

  “掺点胡萝卜吧,也不难吃。”李月秋把蒸笼盖上保温,洗了洗手,奔回自己家的菜地里拔了一把水灵灵的胡萝卜,田里干活出力气,少吃一个架不住。

  菜园子就在苞米地旁边,李老头在菜园子种了不少的菜,用篱笆围住,以往都是收了送到县里给自己,所以菜地里什么菜都有一点,种的胡萝卜是专门给李月秋当水果吃的,这个时候的胡萝卜因为品种不同,是紫皮黄瓤的,颜色从外到里逐渐变淡,到最中间成一个黄点,吃起来老甜了,不过再后来基本见不到这样的了,市面上出现的都是橙色的胡萝卜。

  李月秋把胡萝卜切成细细的小丁混在剩下的饭里搅拌匀了,再捏成饭团,王贵芬都没听过饭团可以掺胡萝卜,村里做饭团掺的东西虽然杂,心思巧一点的会往饭团芯里包晒干的酸梅或者梅菜,但真没有掺胡萝卜的,也不知道吃起来会是啥味道。

  王贵芬想着要是难吃的话就给大有吃,填肚子的,有的吃就不错了,再难吃也难吃不到哪去,不过等她试着尝了一口,眼睛亮了,“不难吃,不难吃,好吃哩很。”饭团带点回甜的味道,胡萝卜合着米饭脆甜,王贵芬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一个饭团下肚,还想拿第二个,但忍住了,不然田里的人真不够分。

  李月秋自己尝了尝,糙米不是大白米,蒸得软烂细化了吃起来还是磨嗓子,干巴巴的,掺了些胡萝卜虽然爽口不少,但不算多好吃,要是再能搭些红花生葡萄干味道会更好,不过现在没有这些金贵的东西,乡下的日子不比县城,能有干的吃就很不错了。

  “月秋,你歇一会哈,别的不用沾手弄了,晚饭等我回来烧。”王贵芬拎上一桶水,带上饭团和酱菜去田里给人送饭,她不打算让月秋跟着去,捏饭团洗手的功夫,她看月秋掌心红彤彤的,手掌皮儿薄,像是被狠揉了一番,轻轻一戳就会破皮,所以别的活不打算让她沾手了。

  李月秋一听,这可不行,她要去的,她忙过去帮忙拎东西,“二婶,我和你一起去。”

  ***

  晌午的日头最是毒辣,晒得路边的树叶都打着一层油光,李月秋皮肤底子并不是特别白的那种,在县上养了很久才养了一身的水嫩皮肤,可不想回来几天就晒的黑乎乎,所以出门的时候任凭再热也裹了顶帽子戴上。

  去田里要穿过一片芦苇荡,走一里多的路,路途有些远,而且都是上坡的路,路不好走。她拎着酱菜跟在王贵芬的身后,路上的野花开了一路,散发着极浅的香味,两人的脚步声惊得躲在芦苇荡里的鸟儿扑腾着翅膀飞出不少。

  走了半天李月秋累的直喘气,她怕晒,裹的多,自然热,额上滚着细汗,现在她身体的情况真和爷爷说的一样软塌塌的,好久没走这么远的路,脚踝也酸的厉害,走走停停,终于远远的看见了水田里栽秧的人们。

  水田跟阶梯一样一梯一梯的,层层叠叠,有大有小,村里好几家的水田都在这,水田旁边有块长草的荒地,草木茂盛郁郁葱葱,放着几条水牛,放牛的孩子们在荒地里窜来窜去,你追我赶的玩闹,背上还背着小背篓,里面放着打到的猪草,有一个小孩打闹间一下就窜到李月秋跟前,背篓上的猪草都倒出来了大半。

  她伸手扶了一把,谁知那孩子看到她之后眼睛瞪得大大的,猛的跳开,指着她一惊一乍的喊,“哇!是狐狸精!狐狸精来了!”喊完之后一群孩子齐齐一哄而散,堪比见了鬼,但都没跑远,在边上盯着李月秋看,好像看什么稀罕东西,“狐狸精勾魂来了!勾魂了!”

  “……”李月秋一愣过后,故意唬人,“我勾魂,你们还不跑?”

  小孩子惯会回嘴的,也不知从哪听到的话,立马喊:“狐狸精是专门勾男人的,我们还小!”

  第11章 与他黑黢黢的腿形成明晃的对比……

  人小鬼大,半大的孩子张口就来,怕是连自己说的是什么意思都不知道,什么叫勾男人,真不知道害臊,李月秋忍不住笑出了声,睫毛卷翘轻颤,冰肌雪肤眉眼间仿佛占据了春色,风情无限勾人魂魄。

  “去去去,哪听到的腌脏话!”王贵芬赶这群小孩子,捡了根树杈做势要打人,凶道:“信不信给你们屁股打开了花!”

  小孩子这会知道害怕了,害怕被大人打,闹着叫着跑远了,跑的飞快,但跑远了还能听到嘴里喊着什么狐狸精,什么勾魂了,闹得像是看戏似的热闹,王贵芬真想堵了他们胡天胡地乱喊的嘴。

  “这些大人咋教孩子的!”王贵芬气的不轻,月秋招谁惹谁了,好好一个闺女,人都还没嫁,愣是被不少人背地喊什么狐狸精。半大的孩子,肯定是家里人说过这样的腌脏话,被小孩子听了一耳朵记住了,不然小孩子怎么懂这些,她扔了树杈,转过头,“甭理他们!”这几个孩子有不少她看着眼熟,回头她得找他们的大人去好好说道说道。

  李月秋笑着说:“没事,小孩子闹着玩,他们是夸我好看呢。”

  王贵芬看她是真没放心上,还一脸被人夸漂亮的样子,心也跟着放下了,别人的嘴再怎么堵是堵不住的,还是得自个心头门清。

  田里的稻秧像田字格一样整齐的栽了大片,但秧苗小,走近了才能看清,风一过荡起好几圈柔软的波纹,等过一段时间秧苗长起来之后这里会是绿油油的一片,秋收的时候则会一片金黄,稻穗上挂着喜人的米粒。

  王贵芬把手里的东西放在田边的坎上,喊着让干活的人收工吃饭。

  “呦,这不是月秋嘛,啥时候回来哩?”第一个从田里出来的大姐声音响亮的来了一句,她远远的看到李家老二媳妇来送饭,后面还跟着个人,身影看着条儿顺,还当是谁呢,原来是李家老大的那个漂亮丫头。

  这丫头模样长得顶个的好,一点不像是村里出来的人,才出生那会他爹高兴的呦跟捡了金元宝一样,挨家挨户发糖,人胖乎乎的特水灵,村里最长寿的阿祖当初看了这小娃娃的面相,摸了骨头,都说是个福气好的,是个难得美人胚子,放古时候做个皇妃也是够的,一辈子不愁吃喝有人疼。

  可不是福气好,她爹娘不在之后就她一个小孤儿,按理说得把人放到愿意接手的亲戚下养着,寄人篱下的日子少说也得遭点罪,但别说没遭罪了,养的却精细,别人家都是重男轻女,偏偏李家反着来,农村里哪能避开不干活,但李家老头一手包揽,没让人下地下田,自个养孙女,老二一家的也是宠着这小姑娘,之后上县城里读书住在李家老三处,几年前做了肉联厂的工人,他们这穷乡僻壤的地方,没哪个小姑娘比她有福气。

  要不说长的漂亮就是有本钱,天仙似的被人供着。

  “昨天回的。”李月秋走了一路,脸颊发红,唇瓣上也似擦了胭脂,俏的像是带着一抹春色,她把酱菜打开摆在地上,给他们挨个分饭团。

  村里虽然挨家挨户离得不远,但昨晚回来的时候天有些摸黑,村里人都不知道李家的月秋回来了。

  “真是越长越水灵,也不知道以后便宜哪家的小子。”这位大姐姓贺,性格活泼大嗓门,她话音才落旁边一个过来拿饭团的人跟腔,“村里的小子哪能配得上,月秋和市里的工人在处对象呢,以后可不得哩。”

  跟腔的人是谢家的婶子,说出的话半开玩笑一样,而且还是笑着说,但仔细听有些阴阳怪气的,还装作没啥的朝李月秋道:“月秋,递点酱菜给我。”

  饭团是就着酱菜吃,村里家家户户都会腌几罐当下饭菜,李月秋把放酱菜的碗递过去,里面放着泡萝卜酸藠头和腌豆腐,这几样是王贵芬最拿手的,味道也最好。

  她对谢家的婶子没什么印象,但还是接了句,“我没市里的对象。”

  端着酱菜碗的谢家婶子愣住。

  贺大姐赶紧笑着打岔,“还是肉联厂福利好,隔段时间就放假,你也能得空多回家来。”

  “不是放假,我没在厂里做了,以后都待家里。”李月秋边做事情边说话,一双眼睛还往田里瞄了瞄找人,田里帮工的人都穿的差不多,一时竟然找不到人,但她这一句话却让听到的人都惊着了。

  肉联厂多好的单位,村里的人敢都不敢想,做的好好的,突然不做了,是犯了什么错误?而且还说什么没市里的对象,他们可都听说了,李月秋那位对象是市里的工人,家里条件好,能顿顿吃肉。帮工的人们嘴上没再提这茬事,但心里都乱七八糟的想了不少,特别是干活的小伙子们更是眼神热辣的盯着李月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