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77节(1 / 2)





  俞星城堵着门:“可现在不一样。你、你这样子走出去,别人会怎么想!就像是个成年男人在我屋里过夜似的!这可是在官家的船上,真要是跟你这样并排走着,我脸都不要了!”

  炽寰叉腰:“跟我一块儿怎么就不要脸了。”

  俞星城:“你之前不还跟我说自个儿是真男人?就这么说,你如果不是妖,是个寻常男子,我早把你赶出去了。你要不然你就这样出门,以后我让人安排个下头船舱的房间,你可别跟我住一道。要不然你就化作妖,我还带着你出门——”

  炽寰瞪大眼睛。

  俞星城抬手:“就只能这样,没得商量。”

  炽寰不高兴了:“那我就以后没法跟你走一道了?那老子大不了还穿裙子,扮演你姐!”

  俞星城戳了戳他衣领:“你看你现在这个头,这肌肉,我没你这样孔武有力的姐姐。妖类不是都会些化形的法术,你要不要变一变。总比穿女装好吧。”

  炽寰就是不妥协:“我挺喜欢我自己的模样,我就是不愿意变。难道我化作人形,就这幅样子,永远都没法跟你在街上走吗?”

  俞星城听出他语气中的失落,心里一紧,连忙道:“自然也不是这个意思。只是船上人多狭窄,你又不得不跟我住在一块,我不好解释罢了。”

  炽寰斜眼看她。

  俞星城:“等回了大明,天天绕着城墙根遛弯都行。”

  炽寰总算被说服了,猛地一团黑雾乍起,他化作小蛇一下子钻进俞星城衣袖中。

  俞星城以前都习惯了,但这会儿见到眼前的沙雕猛男、啊不、昳丽男子忽然化作小蛇,绕在她小臂上,她竟然都觉得小臂痒痒的……

  炽寰果然不安分立刻顺着胳膊又游上来,俞星城隔着衣服永远逮不着他,他立马占据锁骨高位,只是尾巴竟然紧紧的圈着,不敢往下乱搭。她刚想着他怎么这么老实,就听见炽寰磕磕巴巴道:“你、你还不出门啊!”

  俞星城在船上办了些事情,但毕竟他们得不到一点消息,就只能翘首盼望尽快到达亚历山大港。

  风顺浪平,爱琴海面上依旧船只来往众多,只是英国的船只似乎比来时更多。

  到达亚历山大港时,港口上还有着不少奥斯曼的船队,他们入港之后,先风尘仆仆的驾车去往了开罗,还没到政治中心的穆罕默德大清真寺,就看到了大清真寺不远处一座三层的红砖楼房挂着牌,写着双语,汉字是:“苏伊士运河公司;西洋华侨商会埃及分会”。

  他们的到来震惊了驻守在埃及当地的新总督,那位总督听说过大明有一位王子竟然带人去了教宗国追寻血兽病,一走就是将近半年,音信全无。如今全世界都要知道教宗国爆发了血兽病,法国紧急派兵封锁边境,意大利全岛感染,虽然血兽病的原因至今不知,但没人觉得那大明王子还能回来。

  戚雨信和谭庐等人当时就在开罗,也立刻赶来,戚雨信性格还算冷淡无谓,但谭庐看到小燕王与俞星城、甚至还有全须全尾的裘百湖,真是激动地眼眶都红了。

  “一切都好,苏伊士河已经开凿了好一阵子了,进度喜人,不过完全拓宽河道通航,肯定还是要个几年。”谭庐擦了擦眼角,朝小燕王拱手汇报:“埃及本地的疟疾与暴动在前一阵子也都控制住了,咱们带来的劳工还都算健康。我这头的事儿,还可以跟殿下细细汇报,殿下那边……发生了什么?怎么能耽误了半年呢?”

  小燕王回忆起来,也是恍惚:“我也无法说,太多事,也太见识了。任何言语形容都苍白。我倒是一直庆幸自己能够劫后余生。”

  谭庐还想跟小燕王多说几句,旁边的戚雨信硬邦邦的抛出一句话:“殿下,这边也不都是好事。哈丽孜死了,奥斯曼帝国或许也要到了走下坡路的时候了。”

  作者有话要说:  这边也发生了很多事呀。

  之后,糖的比例应该会比之前增加一些,但也不会有太多啦~

  第182章 宫变

  哈丽孜死了?!

  俞星城吓了一跳。她一旦身死, 岂不是爱琴海东边都要变了风向。

  戚雨信没在大清真寺内多说,而是乘坐开罗的飞艇,前往苏伊士时的路上, 才细细说来。

  小燕王走后没过几天,朝廷任命的外事水部郎中便到了, 也因为可以在斯里兰卡停靠补给, 所以船队庞大, 带来的劳工有两万余人。那头哈丽孜还是很看重苏伊士运河一事,既是给拨款协助,新上任的埃及总督也给了很多的支援, 他们设立两大分部, 一主管跟奥斯曼皇室的协商配合,地点设在开罗;另一主管施工协调,就设立在苏伊士城, 也是官员最多的分部。

  这头开工之后,进度喜人, 埃及内部虽然还多发暴乱, 但一直没波及运河建设地区,哈丽孜高兴之余, 决意在苏伊士运河附近修建一座宫殿或庙宇,来几年大明与奥斯曼交好。

  可大明又没有国教, 圣主没有形象,工部郎中就商量着要不就弄个大禹, 要不然就弄个孔子。

  回信给朝廷一问, 皇帝说:“大禹去治他们尼罗河、苏伊士河了,咱们怎么办。还是弄个孔圣人吧,游学游到西边去, 也显得我们东方古国,底蕴厚重。”

  皇帝真就是这么说的,折子回来,工部就去找奥斯曼商量。

  虽说伊斯兰教无立像之习俗,可埃及这地方到处都是阿蒙神、拉神的雕像,也不差一个孔子,哈丽孜便同意了,甚至还拨了人去修建。也不知道照的埃及工匠是不是受当地雕塑影响太深,把那孔子像设计的跟个秃头长须法老似的。计划就侧立跨步在苏伊士城外的运河之上,衣摆才只到小腿,手里拿了个四不像书卷,一手拈着自己的胡子,眼线拉到太阳穴。

  如此妖媚、令来往商船裆下过的孔子,怕是世界头一个。

  不过那些孔家后人也没几个能跑来奥斯曼指手画脚吧。

  这头孔子像才批下来,工部郎中就听说,伊斯坦布尔发生了暴动,哈丽孜被刺杀,年轻的皇帝莫塔夫迅速主持了大局。

  俞星城听到这里震惊了:“你是说,奥斯曼皇帝?那个热法皇后的丈夫——我可不觉得他有主持大局的能力。他虽然有些心机,但却不是隐藏极深的那种人,甚至他都有些依赖哈丽孜!”

  戚雨信点头:“俞大人的判断是没有错,但反对哈丽孜头目并不是莫塔夫,而是数位逊尼派伊玛目。伊玛目,以前是指引领众信徒祈祷时的领拜人,但现在能被逊尼派称为伊玛目的人,几乎都是教内的顶尖学者与领袖了。也就是说,这场暴动根本不是发生在皇室家庭里,而是哈丽孜这样的世俗派与传统宗教之间的矛盾。”

  哈丽孜积极改革,想要让奥斯曼成为世俗派国家的意图很明显了。奥斯曼至今能够有领先于世界的飞艇技术、沙轨技术,都与她和上一任皇帝有很大的关系,而显然她渐渐发现,只有技术改革还不够,更需要改变奥斯曼如今腐朽陈旧的制度、文化以及……宗教。

  之前两次血兽爆发,她都利用危机杀死了大量宗教领袖;甚至将血兽病也一并栽赃到宗教上,按理来说她手腕强硬,又深得人心,应该不会输。

  但她确实将宗教势力压的太狠了,逊尼派下多个学派竟然联合起来,决意要刺杀哈丽孜太后。

  哈丽孜也不是不小心,她几乎不出宫门,宫内防范严格,想要刺杀难于登天,必须要找到一个在宫内的内应。

  皇帝就是那个极其有风险的内应。

  因为莫塔夫皇帝这半年多以来,自热法皇后去世后,与哈丽孜和解,二人几乎同进同出,太后似乎对他有了几分信赖。哈丽孜虽然仍然掌控大权,但皇帝与她关系密切其实并无坏处——

  哈丽孜所想要进行的改革是增加皇室的权力,打压宗教,这对莫塔夫以后的继承只有好处;而太后毕竟只是一个女人,她哪怕像历史上数位太后那样掌管大局,也总会有死的那天,死了的热法皇后无法成为接任她掌权的女人,权力总归要落回到皇帝手里。皇帝跟哈丽孜越紧密,就是越帮助以后的自己铺路。

  就在众多伊玛目以为皇帝和哈丽孜之间没有嫌隙时,却从热法皇后生前的贴身女官那里,打听到了消息——皇帝似乎这些日子以来一直忧心忡忡,甚至常常去墓地与热法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