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第25节(1 / 2)





  摘花也是个体力活。嬴小政认认真真把每一株土豆上的花蕾都翻出来,小心翼翼将花蕾揪下来丢进篮子里。他活干得很仔细,耗费的体力就更多了,才摘了五株土豆花,就累得出了一身汗。

  朱襄阻止了嬴小政继续干活,拉着在一旁抱着手看热闹的蔺贽下地摘花。

  “轮到舅父和你蔺叔父干活了,政儿先休息。”朱襄道,“等舅父和你蔺叔父累了,再换政儿继续干活。”

  嬴小政点头:“好。”

  雪替嬴小政擦干汗,换掉背上隔汗的布:“政儿辛苦了。”

  嬴小政举起篮子:“舅母,给你花。”

  雪低头嗅了一下篮子。土豆花没有多少香味,何况这还是花骨朵,就更没有香味了。但雪却笑道:“很好闻的花,谢政儿,舅母很喜欢。舅母把它晒干做成手串。”

  嬴小政笑得十分开心,眼睛和眉毛一样完成月牙:“等土豆开花了,政儿再给舅母采更漂亮的花。”

  雪摸了摸嬴小政带着老虎帽子的脑袋:“好。”

  朱襄和蔺贽摘花的速度比嬴小政快多了。两人唰唰唰几下,就把地里的土豆花快摘完了。

  不过除了留着开花的几株,朱襄还特意留了两株土豆花给嬴小政摘。

  收尾的劳动最有成就感。如朱襄所料,嬴小政对长辈们给他留了两株土豆花,让他“换班”并收尾的事高兴极了。

  嬴小政挺起了小胸脯,小脸蛋红扑扑的。看得朱襄再次遗憾为什么自己不知道怎么做照相机。

  蔺贽看向嬴小政的神色也很柔和。

  经过了这么多日的相处,非常讨厌秦国,所以对嬴小政这个秦国质子态度总是很微妙的蔺贽,也终于摒弃了偏见,接受了嬴小政这个比一般小孩乖巧懂事许多的好孩子。

  人人都夸嬴小政乖巧懂事,朱襄这个最爱夸嬴小政的人倒是有些担忧了。

  他如果真的把始皇崽养成了乖孩子,始皇帝还能出现吗?朱襄完全无法想象一个乖巧的始皇帝是什么模样。

  不过等老秦王驾崩,始皇崽就会被赵王送回秦国,那时候自有他的父亲亲自教导,或许不用自己担心?

  反正再担心,朱襄也不知道要怎么培养一只霸气的始皇崽,干脆摆烂相信历史的惯性。

  土豆花没几日就盛开了。

  嬴小政小心翼翼剪下花枝,在朱襄的帮助下将花枝插进了小小的花瓶里,摆了很漂亮的造型送给雪。

  土豆花颜色有白、粉、粉紫等几种,一根主茎上能开五六朵小花,十分漂亮。

  雪将土豆花从花瓶中取出,用细线将主茎和木簪缠绕在一起,就做成了一柄土豆花簪子。

  秋日妇女们流行簪菊花。雪出门与街坊邻居聊天串门时,别人头上戴的是大朵的菊花,雪头上戴着的是仿若繁星般的一簇土豆花。这与众不同的花簪立刻就引来不少人询问。

  雪扶着头上的花簪笑道:“这是我家政儿亲手种的土豆花,不是什么稀奇的东西。明年良人就会教人种土豆。若你们喜欢,就留几株花簪着玩。”

  妇人们立刻说明年一定要在家里种点土豆,既能赏花,还能吃。

  朱襄见雪很喜欢土豆花,就花钱找匠人用绢丝做了一柄和土豆花相似的绢花簪,让嬴小政送给雪。

  雪高兴极了,每日都戴着绢花簪。

  蔺贽看到后,问朱襄要了工匠的名字,也为自己的妻妾做了土豆绢花。

  之后土豆还没传出去,土豆绢花成了邯郸城的新时尚,连宫里都有妇人戴上了土豆绢花。

  赵王十分好奇这新奇的花朵。

  蔺相如挖了一株土豆,用漂亮的黄金盆装着送给了赵王。

  赵王十分喜欢土豆盆栽,得知是朱襄培育的盆栽后,便想让朱襄进宫为他打理花草。

  蔺相如道:“朱襄一介平民,怎能入宫?”

  赵王不在乎地摆摆手,道:“能培育出天下罕见花朵的人,值得寡人给他一个寺人的官职。”

  蔺相如劝说道:“君上,如今秦国虎视眈眈,其余五国也绝非善类,正该君上励精图治的时候。为了花草破例让平民入宫,天下士子听闻此事,心里定会不满。请君上三思!”

  赵王疑惑:“蔺上卿,你之前不是一直劝寡人启用朱襄?现在怎么不愿意了?”

  蔺相如严肃道:“臣举荐朱襄,是想让朱襄从小吏做起,而不是让朱襄进宫,一步登天啊。”

  赵王被蔺相如说服了。他叹了口气,道:“确实,为了士子归心,我确实不能因为一盆花草重用庶民。”

  蔺相如作揖:“君上圣明。”

  赵王笑道:“那寡人就多给他些金银布帛,让他在明年给寡人宫里送土豆花……为何叫土豆?这名字不雅致。”

  蔺相如解释道:“庶民缺粮时会掘树根草根来吃。在饥荒时,庶民会找寻这种草的草根当粮食。豆即菽,土豆即埋在地下的菽的意思。”

  这时候已经有人将菽叫做豆,虽还不太流行,赵王也听说过。他了然道:“原来如此,怪不得叫土豆。不过入宫之后,这名字还是应该改一改。”

  蔺相如恭敬道:“君上可等下次赏花时,召集群臣一同为土豆花取一个雅致的名字,也算与民同乐。”

  赵王接受了蔺相如的提议,将为土豆换名字的想法暂时抛至脑后。

  蔺相如带着大批赏赐离开皇宫。

  离开的路上,他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朱襄让平民的田地增产,赵王不认为朱襄是大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