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第243节(2 / 2)


  若在这个时代找不到饼,人仍旧会被饿死。

  嬴小政来到东瓯后,遇上了虽然不敢再“招惹”朱襄,但仍旧偶尔隔三差五就厚着脸皮向朱襄请教学问的欧阳摇。

  嬴小政不知道为何,看见欧阳摇就心里不喜。

  于是他背着朱襄偷偷带人威胁了欧阳摇一顿。欧阳摇从此不再出现在朱襄面前。

  朱襄得知此事时,只知道嬴小政威胁了人,至于怎么威胁的,不知道。

  “政儿,你威胁他什么了?”朱襄实在是好奇。

  嬴小政道:“没威胁什么,只是与他切磋了一下学问。”

  只是告诉那个小南蛮,这点学问就别在舅父这里丢人现眼。

  至于以未来秦王的身份威胁攻打东瓯什么的,东瓯他肯定会打,怎么叫威胁?

  第132章 蛇蛙南瓜子

  朱襄在东瓯的大动作,逐渐引起了东瓯贵族的紧张。

  他们本以为,朱襄就是站在田边指手画脚。哪曾想,朱襄居然带着秦军在田间耕种。

  一开始,东瓯贵族以为自己占了大便宜,好像秦军成了他们的奴隶似的。

  但很快,他们就意识到了不对。

  当漫山遍野的秦军下地耕种时,东瓯这大片的田地看着还是他们的田地吗?

  秦军究竟想干什么?

  当他们看到自己的农奴人心浮动时,立刻感到了情况的紧迫。

  即使他们不能预料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也敏锐地察觉必须立刻禁止秦军继续耕地。

  秦军强大,屈尊降贵为东瓯人耕地,直接强硬地驱赶出去,肯定不妥。他们连忙向东瓯王送信,希望东瓯王回来解决此事。

  李牧派出的探子探得此事。

  嬴小政不悦道:“舅父你看这群人不识抬举,你就不该来帮他们。”

  朱襄替刚洗完头的嬴小政擦脑袋:“他们这么快就反应过来,还不算太蠢。”

  嬴小政疑惑:“嗯?反应过来什么?”

  朱襄问道:“政儿,你看,吴郡现在缺人开发荒地,楚王说他愿意派出一万楚军南渡吴郡帮我们耕地,你同意吗?”

  嬴小政想也没想就道:“滚!”

  看着朱襄脸上的笑意,嬴小政不好意思地伸长脖子撞了一下舅父替他擦头发的手,板着脸道:“他们现在才反应过来,真蠢!”

  朱襄失笑。

  不管秦军上岸做什么,当秦军长时间在东瓯常住人口最多的沿海平原停留的时候,东瓯国就已经做错了。

  李牧都在愁能当探子的兵卒太少,不够使了。

  “不仅如此,我让秦军下地耕种,还让这里的农奴们看到了另一种生活方式。”朱襄道,“东瓯的贵族只占东瓯人口的不到两成。只要他们向往秦国,向往中原,秦国要拿下这块地就容易许多。”

  朱襄没有和嬴小政说什么底层人民的辛苦,说什么奴隶解放。

  这么多年,朱襄深刻地认识到了前世课本上枯燥的文字所表达的含义。

  用道德感化的方式让贵族这群既得利益者良心发现,去主动帮助底层人民过得好,那是违背现实规律的事。

  或许阶层中有背叛阶层的人,但不会有背叛阶层的阶层。

  朱襄想要让统治阶层做一些惠民的实事,就要让统治阶层知道如此做之后,能获得怎样的利益。

  这种利益不仅要大于他们付出的代价,还要多很多倍,让他们“利欲熏心”,愿意更改现在习以为常的习惯和思想。

  因为改变习惯和思想需要很大的工程,造成很大的动荡,远远比表面上付出的代价多。

  荀子推行“仁德之君”“大义之兵”,没有国君心动。

  其实国君知道这样做有好处,但他们从未这样做过。因为要这样做,国君就必须改革从军功到治理等一系列政策法令。

  朱襄想让嬴小政将来稍稍善待平民也是如此。

  对秦始皇而言,疲民和虐民政策是从商鞅以来,秦国已经证明正确的道路。

  即便朱襄知道当外部环境改变时,这条道路已经不再正确。但就像是当年商鞅变法很困难一样,要让秦国从“暴秦”中拐过弯来也很困难。

  朱襄必须让嬴小政从现在起就看到足够多的利益,嬴小政才会改变自己的思想。

  秦始皇虽然是千古一帝,但千古一帝也是皇帝,还是奴隶制度朝封建制度转变时的皇帝。他就是统治阶级金字塔最顶端的那个人,秦国所有人法理上都是他的仆从,供养他一个人的野心。

  秦国是他一个人私产,他想让这个国家走向何方,这个国家就会走向何方。

  “若他们心中向往秦国,那么秦国攻打东瓯的时候,遇到的抵抗就会少许多。”嬴小政思索,“待秦国占领这里,他们也更容易服从秦国的管理。”

  朱襄道:“不仅是未来的利益,现在我们也能得到很大利益。”

  嬴小政沉思了一会儿,嘴角露出嘲讽的浅笑:“秦军已经上岸帮东瓯耕种,他们想让我们回船上,不付出点代价怎么行?”

  朱襄道:“此事我建议叫吕不韦来做。做生意,他很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