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第257节(1 / 2)





  不过屈原对渔夫隐士的话持以否定,并不赞同那“随波逐流”的态度。不知道政儿会如何。

  大概率也是否定吧。政儿是个很倔强的人。

  朱襄想了想,也想高歌一曲。

  他从行李中拿出琴,盘腿坐在船头,以李白的《上李邕》逗弄嬴小政。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朱襄此次带来了许多鲁儒南下,他们在其他船上,随着江水忐忑不安地向吴郡驶去。

  路上,他们有意与朱襄交流,但见朱襄忙于庶务,便不好打扰。

  到了南郡之后,他们远远见到来迎接朱襄的公子政,又想与这位颇具才名的年轻小公子交流,但身份也不允许他们上前。

  到朱襄和公子政拜访南郡郡守蒙武,他们就更不能去了,只是被安排在另一处别馆。

  现在见朱襄拿出琴,他们都整理衣冠,想要观摩这位天下大贤的气度究竟如何。

  琴是君子必修之艺。以琴修身养性言智,是所有儒家君子都会做的事。所以有的人言,听君一曲琴音,就能闻弦知雅意。

  朱襄公的琴音一定是世间极雅吧?

  待朱襄一展歌喉后,他们脸上都露出了失望的神色。

  朱襄的琴弹得不错,歌也没唱跑调,就是这诗,不合任何韵律,就像是民间渔夫在江上喊号子似的。

  朱襄公难道不学《诗》吗?

  不仅这诗完全没有韵律可言,其内容也引人发笑。就像是一少年郎被人嘲笑后赌气似的,居然还敢扯上孔子,真是让人连连摇头。

  可唱这首诗的是朱襄公,众人便只是遗憾地叹叹气,没有多想,只因为朱襄公随口唱了两句,说不准从别人那里听来的。

  不知道朱襄公什么时候才会展现出学识气度,让我等好好观摩学习。鲁儒们遗憾地想。

  李牧和嬴小政看着朱襄,眼睛却有些发亮。

  特别是嬴小政,一脚踹起的水花都大了许多。

  “朱襄,你这诗虽然不合韵律,内容倒是不错。”李牧道。

  不合韵律,内容倒是不错。

  哈哈哈哈哈!朱襄大笑不已。

  诗仙李白传世佳作,后世几乎所有中二少年的座右铭,在这个时代得到的最高评价,大概也就是这个了。

  不过友人和外甥还是能接受一二自己喜欢的诗歌,让朱襄不至于大笑之后,太过寂寞。

  “是啊,内容不错。”朱襄道,“政儿,如何?”

  嬴小政道:“送给我的?”

  朱襄道:“当然,我们这些人中,还有谁年少?”

  嬴小政道:“舅父和老师也不老。”

  他品了品,道:“大鹏飞上天空能直上云霄,落入海中会化为大鲲击碎海浪,这是说的庄子的《逍遥游》?”

  朱襄点头。

  嬴小政笑道:“若是被蔺伯父听到,定是会说舅父是他弟子了。”

  “他向来无耻。”朱襄道,“将政儿比作鲲鹏,如何?”

  “善!”嬴小政又踢了一脚水,仿佛在模仿大鲲击碎浪花似的,“不过舅父这诗中有一句说错了。”

  他得意洋洋:“我虽年少,无人可轻!”

  朱襄和李牧都不由大笑,异口同声道:“所言极是!”

  在几人的笑声中,他们回到了吴郡。

  ……

  鲁儒到了吴郡之后仍旧没有机会与朱襄切磋学问。

  夏收夏种是一年二熟制中最重要的环节,朱襄哪有空与他们切磋学问?

  朱襄看着这略高的气温,琢磨着今年能不能在晚稻后再种一季冬小麦。

  吴郡在后世只能一年两熟,如今东瓯所在的温州沿海平原倒是可以做到一年三熟。但现在气温偏高,吴郡说不定也能一年三熟。

  朱襄决定先在官田和自家田地上试试,若可行,就推广下去。

  只是刚熟悉一年耕种两次的吴郡农人,又要一年耕种收获三次了,不知道会不会抱怨。

  楚越人一向散漫,朱襄鞭策他们一年耕种收获两次他们都怨声载道,再多一次忙碌,冬季都不得闲,不知道会不会激起民怨。

  多收获一次粮食,让家中多一些余粮,居然还会激起民怨。如此离谱的事,现在真的可能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