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年代文之走无常第3节(1 / 2)





  这些是用来感谢这些天帮着接送他们去县城医院的赶车牛大爷还有大队长陈宝峰以及几个来回帮忙抬人的知青,知青的先收拾好放在柜子里,等晚上给就行。

  分好了,叶知秋又换了一身衣服,就拿着东西走出来了,看到厨房一边儿做饭一边儿偷瞄她的张旭凤也没搭理,就跟着也换好衣服的蓝海生走出去了。

  原身跟小竹马两个在村里非常低调,加上他们虽然公分不高,但从来不欠大队上的粮食,平日里跟村民换东西也不会斤斤计较,所以人缘还是不错的。

  加上他们又带着这么多难得的好东西,诚意满满的过来感谢,互相推辞两下之后,都是很热情的将东西收下了,他们最后才去了大队长家。

  这县官不如现管,虽然两人来下乡之前,家里就找人给这边透话,并且还给大队上特批了一辆拖拉机,也没别的要求,就是他们两个上工安排活计一定要轻松些,两人吃的粮食会花钱买,不靠公分过活。

  大队长一听,哪能不应,不说领导特意关照,就是看在那辆八成新的拖拉机的面上,别说是安排轻松的活计,就算他们一天工不上他都没有一点儿意见,左右人家也不用大队搭粮食。

  顶多也就是公分不够基础粮,一般这种情况会被记上倒挂户,档案上也会显得不热爱劳动,有逃避嫌疑,但人家用钱补,到时候跟公分多的人家买些公分就是了。

  这不比那几个没钱跟大队借粮食,平时干活啥也不是,就知道打扮的溜光水滑装犊子勾搭糊弄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儿的知青强百套?

  村里人都知道两人的情况,也知道那拖拉机可是托了他们两个的福气,从部队淘汰下来的,特批给他们村的,花的钱还没有县城这边儿抽签儿买上的多,自然都是挺感激他们的。

  两人到村长家的时候,村长正好下工回来,在院子里冲脚丫子,看到他们,赶紧热情的将人迎进院子里,又给摆上了些头年晒的榛子、松子之类的干果,没办法,这东北这个季节是真没啥像样的好水果。

  村长很清楚两人的家底儿,所以,也只是象征性的推拒两下之后,也就收下了,他知道,有身份的人,一般最不愿意欠的就是人情。

  村长的妻子赵婶子这时候端过来泡好的茶水,东北是没有茶树的,这里种不活茶树,但这边儿药材却特别多,所以,很多人都会弄些药茶,比如野生刺五加茶、人参花茶、西洋参茶、五味子茶之类的。

  叶知秋他们现在手里端着的,就是赵婶子特意给他们泡的养身的人参花茶,人参花茶的养生功效特别好,最主要的作用就是为身体补气,特别适合于气虚的患者。

  别管其他的,人家现在给端上来这样适合的茶水,那就是用心了的,叶知秋跟蓝海生赶紧认真的起身道谢,然后才一边儿饮茶,一边儿说自己的来意。

  他们打算开了介绍信就去县城登记结婚,然后请大队长帮着批一块儿宅基地盖房子。

  第5章 第 5 章

  ◎去县城领证落户◎

  陈宝峰听完之后,从炕上拎过来烟笸箩,顺手用裁好的纸条卷了一根旱烟,抽了一口之后道:“你们俩要是在这儿结婚盖房子,以后想要再回去可就费劲了,这是等于扎根农村了。”

  知青中,也有一些跟叶知秋他们这样高干子弟,家里根本不缺那百八十块盖房子钱的,若是真能随便盖房子,哪怕就是用两年过渡,后面走了就归村里,也有都是人盖,什么时候都不缺聪明人,怎么会只有穿越者能想得到。

  但事实上不是这样的,农村盖房子就是涉及到宅基地问题,也就涉及了户籍落户以及粮食关系,知青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他们叫挂户农村,支援建设,意思就是并非人家大队的人,知青是没有大队上的人头粮的,这个人头粮,就是说,你是大队的人,大队不能让你饿死。

  所以,就算你是刚出生的婴儿,又或者是卧床等死的老人、病人,根本做不了工,可是到了年底也会分给你一定的口粮,保证你能活着。

  知青没有这个待遇,他们下乡,国家会给18个月的下乡补助,一般是一个月8至12元,像叶知秋在的这个饮马河大队就算比较富庶的,上面每个月会给10元补助。

  补助怎么花,别人不管,你是用来在村里买粮食也好,用来买日用品也罢,又或者攒起来也没人管,但除了刚开始来的时候,大队上会出于人道主义借给你一个月24斤粮食外,之后要么挣工分换粮食,要么拿钱买。

  因为知青户口关系已经转到集体户口上挂户农村,就不享受城市定量供应粮还有相应副食品票证待遇,而且务农相当于重体力劳动。

  所以,知青给的粮食定量是男子28斤/月,女子24斤/月,在这个范围内,不管你是用公分还是钱来兑换,都不需要票证可以换取百分之十的细粮,剩下的就是粗粮了。

  细粮和粗粮的兑换比例是一比三,也就是一斤细粮可以换三斤粗粮,怕吃不饱,可以直接跟会计说全要粗粮,但要是不想要粗粮全要细粮,那就得你自己去找村民私下兑换,但那样的话,肯定是要吃点儿亏,比如一斤细粮要兑换三斤半粗粮。

  这里说一下,细粮指的是纯苞米面,不掺糠皮子或者苞米芯子的苞米面,至于大米还有白面,这个被称作精细粮,不在供应范围内,想要吃,只能拿精细粮票去县城粮站或者高价去黑市购买。

  还有就是,知青的粮食关系虽然挂户在农村,但他们的户口还是非农户口,是集体户,劳动归大队分配,但户籍其实是归知青办管的。

  也就是说,一旦有推荐大学机会,或者家里有安排招工,学农时间也符合,可以直接在大队开个证明,加上接受证明,直接去知青办办理回城,重新享受城市居民的各种福利待遇。

  可一旦结婚、批宅基地盖房子、落户,那就叫深入扎根农村,户籍从集体户变为社员,关系也从知青办转到大队,日后子女出生也会享受村里的人头粮。

  同时,你再想参加招工回城那就困难了,肯定是不能按照学农来算。

  蓝海生询问道:“陈叔,我跟小秋上来的时候,肯定是被人看到了,要是不结婚,肯定是要坏了小秋的名声的,更何况我们俩本来就是订的娃娃亲,本也打算要结婚的,现在这样,也是没办法了。”

  他们两个其实并不在意是什么户口关系,两人不缺钱,不缺东西,在那里都能活的很好,加上蓝海生还得照顾那两位老人家,一时半会儿的也不能离开。

  还有,从末世那样的环境走出来,他们现在其实更加喜欢农村这样的生活,每个月明面上有汇款和包裹,也不需要怎么上工,空间里更是什么都不缺,这不比在单位小心翼翼的强多了?

  大队长点点头道:“成,你们要是想好了,那我就给你们开证明还有介绍信,至于宅基地,你们打算往哪盖?我看看给你们测量一下距离,划分一下自留地。”

  蓝海生道:“我就是负责看仓库的,小秋是打猪草给猪圈那边儿送的,那就在山脚坡地那边儿吧,那里还不占耕地,离猪圈还有仓库都不远。”

  大队长皱眉道:“咋选那边儿了,那边儿离山太近了,整不好就有野猪啥的下山,而且,那边儿也没有正经人家,就那几个下放的住在老猎户留下的院子里,四邻不靠的,出事儿了咋整?”

  都说下放住牛棚,但事实上,除非有人帮着周旋,还得是在当地说得上话的人过来打招呼,不然一般人真的住不上牛棚。

  这年代,牛可比人精贵多了,有的村甚至都不趁牛,所以,这牛棚马圈修的比一般人家住的都好,不漏风不漏雨的。

  住进牛棚的都是村t z干部家的亲戚,安排伺候牛、马或猪,然后就在小间儿里住,这样的好地方,怎么可能便宜那些来改造的坏分子?

  所以,被分配到饮马河大队的下放人员,就直接被塞到了早前一家猎户留下的院子里,这猎户的妻子早逝,也没给猎户留下一儿半女,妻子死后也没再找,所以这猎户死了之后,这院子就归了队上。

  院子倒是不小,但猎户为了方便打猎,把家安在坡上,已经算是踏上山脚了,大家又不会打猎,这晚上要是下山个野牲口把人给舔了跟谁说理去?

  再说,那院子是不小,但里面其实就三间黄泥土砖房,并不值钱,房间也都不大,两屋去了两铺炕,地上还有没有一米五宽,所以,真没有村民打它的注意。

  所以,后面那几位过来之后就给安排进去了,倒也有个好处,这里离村里不近,跟最近的男主家也隔了五分钟的路程,所以,一般也没有人去打扰他们。

  蓝海生笑笑道:“到时候将院墙修的高一点儿,再养两条退役的军犬,一般问题不大,而且,那里也方便小秋打猪草,这挺好的。”

  大队长一看,得了,自己提醒到了,人家两人自己乐意,他就不跟着瞎操心了,左右最后怎么也怨不到他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