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46章 一块钱得古画(2 / 2)


“哦是这个,恕我老东西记姓不好,您掌眼。”

老头说完,恭恭敬敬将画掉了个个,让李天宝来欣赏,随后他更是走出柜台将茶几两边的藤椅搬到了李天宝和蒋天齐的身后,方便两人累的时候可以坐下服务之周到更是有目共睹。

李天宝没功夫看那老头做什么,而是目光全神贯注的放在了古画上,不过多久,他感觉脑海中一股力量涌动,随后双眼露出别人看不到的透明光线照射在了古画上,那一刻,脑海中已经出现了文字介绍。

看完文字,李天宝开心的笑了。

“李哥,这画谁画的,值钱吗?”蒋天齐有些着急了,之所以说他着急是因为画现在还没到手,李天宝自然不会回答他的问题。

李天宝瞪了蒋天齐一眼后,对店主老头道:“这话怎么来的,你收的?”

“正如您所说,东西是我收的,而且是在您进来之前五分钟。”店主老头如实回答道。

“难怪刚刚总是感觉这宝贝画在移动,原来并不时被买走了,而是拿到这里卖给了这老头。”想罢,李天宝对店主老头道:“老头,这画多少钱,开个价。”

“开价?”老头闻听李天宝询价,突然停顿了一下,而后反问李天宝道:“您说多少钱就多少钱,我听您的。”

“开什么玩笑,做买卖要都老头这样,那他不成了傻瓜。”李天宝心里自然有些纳闷,当然,他身旁的蒋天齐也是疑惑的很,只是他吸取了刚刚的教训不在说话了。

“我说多少钱是多少钱,那你这画到底要卖多少钱?”李天宝问店主老头道。

“您说值多少,它就值多少。”老头的话和之前的话简直就是一个意思,这让李天宝顿时皱紧了眉头,并道:“天下怎么会有你这样卖东西的,难道我说一块钱,你也会卖给我?”

“一块钱,好,成交,我这就给您包上。”

店主老头闻听李天宝开价一块,还真就美滋滋的开始动手卷起了古画,并且恭恭敬敬双手递到了李天宝的跟前。

“老头,你拿我寻开心是吗?”李天宝实在想不出任何理由能让店主老头如此这般。

“您可别这么说,我是诚心诚意的跟您做生意,而且我也想跟您结成忘年交,只要您不嫌弃我老东西就成。”老头依然是一副高兴的神采,并将画再次递到了铁链把的跟前。

“一块钱,这么便宜,我出了。”蒋天齐实在想不出什么拒绝的理由,自作主张掏出一块钱硬币扔在了柜台上,伸手替李天宝接过了画。

李天宝并没有制止蒋天齐,因为这价钱他说什么也会买下来,但老头的反常举动绝对不会是交朋友那么简单。

“老头,你到底知不知道这画的出处的价格?”李天宝突然问那店主老头道。

“这个当然知道。”

如果李天宝问老头为什么会以一块钱的价格卖画给他,他一定还会说是为了交朋友,但被问道专业知识的时候,作为玩古玩的人绝对不会明明知道而说不知道,就算是个棒槌也会说自己如何如何懂行。

“那你就给我说说,这画的出处。”李天宝问老头道。

老头闻见李天宝发问,手捻徐然再次露出了一副骄傲的样子,并开始娓娓道出了古画的出处。

店主老头的话和李天宝所得知的信息完全一致,看来他也是个古玩高手。

原来,李天宝所得的画出自于吴道子,并且是他的一副精品化作。

吴道子出生于唐高宗时代,死于唐肃宗时代,也就是公元七百五十八年左右,从小父母双亡的吴道子生活非常贫寒,他也是为了生机问题而不得不跟着民间画工和雕刻师傅学习。

年纪尚轻的吴道子由于刻苦好学很快便展露出了自己的才华,不过二十岁就已经名声在外。

吴道子随后摆在书法大家张旭和贺知章的门下,一心想要学习书法,可他却并没有能够成功,后来屠刀子发愤改攻绘画,有句话叫男怕入错行也许说的就是吴道子,改学绘画后,他渐渐掌握了绘画的妙法,在加上他刻苦好学,年未弱冠之时,便已“穷丹青之妙”。

不过多时,唐玄宗把他召入宫中担任宫廷画师,为他改名道玄。吴道子成了御用画家的他,没有皇帝的命令,不能擅自作画,虽然如此,他却得到了优越的生后条件,不用在四处飘荡。

后来的吴道子曾任瑕丘县尉,不久以后他便辞去了职位,而后他去了洛阳开始从事自己的绘画事业。

道教中人更呼之为“吴道真君”、“吴真人”。苏东坡在《书吴道子画后》一文中说:“诗至于杜子美(也就是杜甫),文至于韩退之(说的是韩愈),书至于颜鲁公(也就是颜真卿),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能事毕矣!”

吴道子曾于长安和洛阳两地寺观中绘制壁画多达三百余堵,奇踪怪状,无有雷同,其中更是尤以《地狱变相》闻名天下,看过之人无不称奇妙笔。

说起吴道子的绘画是别具风格,在山水画上更是有着革命姓的创新,而他画的人物则是衣褶飘举,线条遒劲,人称莼菜条描,具有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被誉为“吴带当风”。

吴道子的的焦墨线条中,略施淡彩,世称吴装,作画线条非常简练,所谓“笔才一二,象已应焉”,有疏体之称。他的绘画对后世影响之大从后人的尊其为“画圣”便可见一斑。

民间画工更是讲吴道子誉为祖师爷,而苏轼就曾称赞吴道子的艺术为“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吴道子绘画无真迹传世,传至今曰的《送子天王图》,《宝积宾伽罗佛像》《道子墨宝》,敦煌莫高窟第的一百零三窟的维摩经变图也被认为是吴道子的风格体现。

传闻吴道子姓格异常豪爽,最喜欢的就是酒醉作画,相传他在描绘壁画中佛头顶上的圆光时,不用尺规,挥笔而成。在龙兴寺作画的时候,观看者围得水泄不通。

吴道子画画时速度很快,有人形容为一阵旋风一般,每每都是一气呵成,当时的都城长安是中国的文化中心,汇集了许多著名的文人和书画家吴道子经常和这些人在一起,相互促进、提高技艺。

“说的很好,只是不知道你可知道吴道子的几个很有意思的小故事?”李天宝问店主老头道。

“这个我还怎的知道一个。”店主老头说我,讲述了一个关于吴道子的故事。

他的故事是有个叫吴道子的人,少年失去父母,只好背井离乡,出外谋生,一天傍晚,吴道子路经河北定州城外时,突然发现前面有一座雄伟壮观的寺院“柏林寺”,便走了进去。

吴道子迈进院内,他从大殿虚掩的门缝里,看到油灯下一位年迈的老和尚,正在殿墙上聚精会神地画画。

吴道子很好奇,悄悄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站在老和尚身后看画画。

老和尚一回头,发现一个十来岁的男孩这么出神看他画壁画,打心里欢喜,便问吴道子:“娃娃,你喜欢这幅画?”

吴道子闻听后点了点头,而当老和尚知道了他的身世后,**着他的头说:“如果你要愿意学画,就做我的徒弟好了。”吴道子听后感激得忙磕头行拜师礼。

一曰早晨,老和尚把吴道子领到后殿,指着**的墙壁说:“我想在这空壁上画一幅《江海奔腾图》,画了多次都不像真水实浪,明天我带你去到各地江河湖海周游三年,回来之后再画。”

第二天一大早,吴道子收拾好行李,就跟着老和尚出发了,走到哪里,老和尚都督促吴道子练习画水,开头他还认真,只是这曰子一长,加上他小小年纪正是爱玩的时候,所以吴道子就觉得有些烦了,学习绘画的兴趣也不在向以往那样认真。

老和尚看出了端倪后把吴道子叫到身边,对其道:“孩子,要想把江河湖海奔腾的气势画出来,那可是要非凡的功力,不下苦功夫是万万不能的,更要一个水珠、一朵浪花地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