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四百一十四章海洋贸易准入制度(2 / 2)


结果就是跟郑家越来越疏离,而这些人因为有朝廷下发的武器反而是战力最强的一批,郑家又不得不倚重他们。

所以朱慈烺对郑家采取的就是拖的策略,郑家之所以看着还是铁板一块,并不是因为郑芝龙有多么枭雄。

相反正是因为他不思进取,只想着依靠郑家的势力给自己谋个安身立命的高官厚禄,所以他能忍得住,处理更圆滑,问题被他压制。

这就给了朱慈烺温水煮青蛙的机会。

相信许诺了两个伯爵爵位,两只舰队的总兵官,加上今年开始的改编和给予新的炮舰,这些足以满足郑家的胃口。

朱慈烺转头问李若琏:“时刻关注郑家状况,特别是那些反对开海的人的动作。”

李若琏抱拳:“是,臣这就去安排。”

要说郑家答应开海,朱慈烺是不信的,郑家有三分之一以上的财富都是靠着收海运保护费得来的。

大明开海等于是从郑家嘴里夺食,这可是近千万两的大生意,没有人反对才是怪事。

从锦衣卫归纳的情报来看,去掉大琉球垦荒的十万人,在船上各地货站、港口为郑家做事的人还有近十五万。

郑家掌握的海船数量超过三百条。若算上那些中小型船只,这个数量超过两千条。

当然这些人为郑家做事并不是说他们都会上战场。

郑家能真正上战场的人有七八万人,海船三五百条。

即使减少到一半对于大明来说也是巨大的威胁。

要知道大明沿海防御,还不如九边,也就是说一旦郑家闹事,对大明的危害可比建奴还要大。

想想倭寇就知道,大明付出了多大代价才剿灭。

朱慈烺喜欢润物细无声的解决对手,就像祖家一样,当他想起反抗的时候,他已经失去了反抗的资本。

朱慈烺相信只要在给自己三五年的时间,相信郑家一定会跟祖家一样轻易屈服。

所以崇祯现在走开海这一步有些冒险,打乱了朱慈烺的计划,以现在天津水师的实力,保护渤海应该够了,但是想要出去跟郑芝龙作战,那还差的远呢。

在朱慈烺的计划里,明年胶州和金州造船厂投入使用,从去年秋天开始两地就开始储备木材。

两个新船厂都将具备建造战列舰的能力。

除了两个大厂之外,渤海湾还有登州、威海卫和秦皇岛三个小厂也将会在明年投入使用。

到时候大明一年可以建造崇祯八年式六十条,九年式三十条,战列舰六条。

而舰队的规模八年式炮舰要超过两百,崇祯九年式要超过五十,战列舰超过十艘才是稳赢郑芝龙的局面。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仅仅九条船,六艘八年,三条九年,还有两条是今天刚下水的。

胜利只能期待郑家因为意见不同分裂,或者郑芝龙屈服于大明强大的大势选择妥协。

把选择权交给敌人,这正是最大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