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十一章(1 / 2)





  25.

  我去了孟襄的储安殿。

  孟襄看到我的来访很是意外。

  自从我发现是他救了我之后便有些无法面对他,近日也一直想方设法躲着他,其实说准确点,与其说是逃避他倒不如是逃避自己。

  无法面对自己救了他而间接导致礼国的生灵涂炭。

  他看着我走近,挑了挑眉,「稀客。」

  我微笑,「我这不是来雪中送炭,多谢你的救命之恩吗?」

  「这倒不必,是我报了你的救命之恩才对。」

  我坐到一旁的椅子上,他指了指几案上的茶水,「请自便。」

  我一边倒茶,一边装作漫不经心的问:「那日你是被谁追杀,怎会躲在青梧寺后山中?」

  「礼国三皇子带兵围剿。」

  他只说简单几个字,我却知道当日并非如此轻松,那时两国交战已近白热化,溍水一战后淇国主将失踪,兵心涣散,后来两军再交战时都是礼国棋高一着,隐隐有压倒之势。想来我三哥哥本想擒了对方首将以便一举得胜,可谁知就在最后一战之时孟襄竟如天降般完好归来,引得淇国兵心激昂,孟襄更当场击杀我三哥,最后竟然一路破关斩将直指皇都,后来便是礼国倾覆,皇室全族以身殉国了。

  而之前儘管我身为公主,可我一直不认为我和礼国的灭亡有什么关係,毕竟我就只是一个不受宠又被丢到青梧寺的落魄皇女而已,哪能和国家大事扯上什么关係?

  可却是因为我一个无心之举,坏了三哥的好事,害死了他,害死了皇族的所有人,更害死了我礼国千千万万的无辜子民。

  原来,该被千夫所指、承担亡国罪孽的人,竟是我吗?

  我只得惨笑,「如果?我是说如果?那日我没有救你的话,你会如何?」

  他看向窗外,背着光我看不清他的脸,「我会死,那时你三哥已在附近,而我的部下还没赶到。」

  我喃喃道:「那?那礼国?是不是?是不是就不会亡了?」

  他没有说话。

  阳光暖烘烘的洒了进来,我却只觉满心冰冷。

  我又问:「我一直好奇,你是如何知晓我的身份?」毕竟婉妃杀子算是皇室丑闻,只对外宣传得了怪病静养,更不曾公布说我被送往青梧寺,是以除了几位辈份较高的道长外也没人知道我是公主。

  他默了默,「我偷听到了你和三皇子的对话。」

  三皇子是皇后嫡出,和婉妃向来不对付,见到我还是不免要羞辱一番的。

  我还正奇怪呢,又无人知道我在青梧寺,怎会在皇族全亡之后淇兵竟能找上寺庙来将我抓走,却没想到是自己引来了祸端也给淇国带来了灾难。

  我不禁讥嘲,「既然抓了我,又何必假惺惺的救我?」

  他倒是很平静,「抓你是义务,如是和亲成功这仗也就不用打了。只是?」他的语气深藏恨意,「我没想到父王竟受佞臣煽动,一怒之下要把你杀了。」

  我倒是没有想到还有和亲这茬,不禁疑惑,「和亲?」

  「要是你嫁入我淇国皇室,礼国百姓自当乐见其成、便不会认为是我们在侵略他们,你王叔们自然也无法煽动民心,自立成王了。」

  我从未想过这件事,如今细细想来竟觉得无比荒谬。

  我不过就是个无人在乎又不受宠的帝姬而已,父王的子女那般多哪里轮得到我来左右国家大事呢?可先是我的无意之举害了礼国,而今天我的婚姻又可以停止战事,拯救万千黎明百姓于水火之中,第一次,我才心生出我真正是礼国公主之感。

  而我王叔们的起兵之举更阴错阳差的救了我的命。

  我突心生一感,世间事永远只会比戏曲话本更加荒诞离奇。

  现今这般便是如此。

  我忽又想起另一件让我耿耿于怀许久的事,「既然你不愿再起兵戈,为何在溍水一战胜了之后要屠尽我溍城百姓?」

  也是那一役给孟襄换来个「战神」的威名。

  他的神情很漠然,「无非兵家手段而已,以此鼓舞士气、威吓敌方。自古以来,皆是如此。」

  我质问,「所以便让我溍城数千百姓皆成你刀下亡魂?那可都是手无寸铁的平民啊!孟襄,你又于心何忍?」

  他依旧无动于衷,「换了旁人来,为了胜利,皆会如此。」

  不,我不相信,我相信这世上一定有人也不愿滥杀无辜,一定!

  终究是道不同不相为谋,我对他再无言以告,随即转身离开储安殿。

  26.

  孟襄的话点醒了我,我又开始思考起和温顗初相识的点点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