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我的未婚夫死了以后第117节(1 / 2)





  若是逼成功,这一茬也就过去了,若是没逼成功,皇帝顺势答应了他们的请辞要求,请辞的这三人家中,算是彻底仕途无望了。

  真是兵行险招,估摸内阁也是被逼得没法子了,又恰好遇到了“盐引案”这样的好切入口,舍不得放手了。

  周临先见虞冷月脸色都变了,又安抚道:“嫂子放心……”他说得很低声:“民间已经怨声载道,南方北方的士子也格外在乎这件事,赴京的考生们已经闹起来,围过一次六部衙门了。皇上就算是再怒,也要先平众怒先。”

  “考生?”

  虞冷月心中一沉,想到了林青荣,莫非他也掺和在其中了?

  周临先不知虞冷月有旧友参加科举,只陈述道:“天子奢靡不是一朝一夕了,嫂子的父亲虽已过世多年,活着时却素有贤明。这科的考生们气性格外大,闹得很厉害。我也派人去打听过,虽说是有些人在暗中推波助澜,但大体上还是考生们自发的想替宋大人讨个公道。”

  虞冷月觉得喉咙发痛。

  她强自压下心绪,说:“九弟,弟妹,烦你们费心了。知道这些我也就安心了,一起去用膳吧。”

  周临先夫妻两个陪同虞冷月一起用了饭。

  临走前,周临先忍不住同虞冷月说:“嫂子,从小到大,我从未见过三哥像这样。”

  虞冷月不解:“哪样?”

  周临先“嘶”了一声,琢磨半晌,却又说不上来。

  这话到最后也还是没头没尾的。

  夫妻两个一起道了别,坐马车走了,周临先上了马车还不住地忖量,到底是那样呢……他回想起在湖上画舫时,那画舫里头的姑娘,一下子心领神会,哦!可不就是嫂子吗!

  从头到尾,三哥特别对待的就是三嫂一个人。

  周临先也恍然大悟。

  相识多年,他是没见过周临渊这样在乎、体贴一个人。

  高高在上,如清冷月亮般不可攀的三哥,有了烟火气儿。

  三哥也只是三哥,没那么神了。

  -

  胡侍郎刚刚约见完周文怀,再次劝说他一同上奏请辞。

  周文怀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

  以他的性子,他可不想掺和进这种激进的事情里,但……整件事都由他的儿子儿媳引起,他若不表态,相当于背刺同僚。

  日后在内阁必受排挤。

  周文怀独自坐在私有的庭院里,沉默良久。

  胳膊一向拧不过大腿,可儿子直接选择断臂,是他始料未及的。

  也的确,让他进退两难了。

  海岩进来说:“老爷,三爷来了。”

  周文怀一挥手,示意海岩去把人领进来。

  海岩引着周临渊进来,周临渊身后还跟了个头发花白的老人,那老人先等在一侧。

  父子相见,居然一切如常。

  周临渊作揖:“父亲。”

  周文怀眉宇竖纹颇重,往日儒和都少了三分,多出三分的严肃,他说:“坐。”

  周临渊坐在石凳上。

  周文怀问他:“羡屿,之后你还打算怎么做?”事到如今,责怪已经没有意义了,周家走到这个风口浪尖上,只能迎着风浪上了……不过他一向保守,还是想在大风大浪之中明哲保身。

  但他儿子不能再给他出难题了。

  周临渊摇头道:“儿子没有什么要做的了。”

  周临渊静默着,等后话。

  周临渊说:“即便儿子没有交出宋家留存的证据,今日局面亦是必然。伶娘父亲的事情,不过是让一切提早了而已。”

  他摸着玉扳指,脑海里浮现起虞冷月的笑脸,和鼻尖的一颗小痣,徐徐道:“儿子不过是借机替伶娘父亲洗刷冤屈而已。其余结局,早已注定。”

  周文怀“嗯”了一声,没有反驳他。

  文官与皇帝有些矛盾由来已久,周临渊没有说错,没有“盐引案”,也会有“铜矿案”、“河堤案”,结局早已拟定。

  只是……

  若非是“盐引”案,而是“铜矿案”,他儿子不必冲锋陷阵罢了。

  周临渊掀起眼皮子,瞧着周文怀:“父亲已经拿好主意了?”

  周文怀凝视着儿子。

  他还没有想好周家该怎么办。

  周临渊望着站在一旁的白发老人,道:“父亲不如听一听祖父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