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七零错换人生第121节(1 / 2)





  “妈妈,姨姨你们去哪里呀?”出门就遇上刚放学的安文野。

  不管妈妈说不说,跟上。

  “还是生闺女好啊,走哪儿都有个小尾巴,我家那仨,可别指望他们跟我去哪儿。”刘宝英羡慕极了,想要牵小猫蛋的手。

  可小猫蛋很聪明的蹦跶开了,因为那年被弄丢的心理阴影还在呢。

  当然,她做得不着痕迹,刘宝英也发现不了,她现在满心满眼都是卖梨膏糖的事儿,心里默念的都是事先商量好的价格,她们小作坊式生产工艺,邱雪梅又要求质量,四百斤梨子拢共也就熬出八十多斤糖,刨除脱模弄坏的边角料,能卖的也就整八十斤。

  “要不咱们就去街口的二门市吧?”那里她经常去倒卖点针头线脑,算“老熟人”了。

  “别,这儿熟人太多,而且咱们的梨膏糖孩子们已经吃腻了。”潜在客户已经没多少了。

  刘宝英这人有个好处,就是执行力强,听安排,安然说往哪儿就往哪儿,但同时又很机灵,脑子转得快,要是在上辈子安然一定会选她做秘书。

  说着,三人来到市百货公司门口,现在正是下班的时候,穿着体面的男男女女骑着自行车刚到大门口,就看见一个漂亮小姑娘,挎着小书包,手里端着一个托盘。

  “哎哟,这是干啥呢?托盘里是啥?”有人停下自行车问。

  “是我们厂出的梨膏糖哦,阿姨你要尝尝吗?不甜不要钱。”小姑娘一口普通话说得字正腔圆,语速不快不慢,捧着的托盘里,垫着一张干净的白纱布,上头是一堆切成指甲盖大的梨膏糖块。

  有人就笑了,“不甜真不要钱?你说了算吗?”

  “算话,我说话超算话。”小姑娘稳稳的端着东西走过去,举起托盘,“阿姨你尝尝叭。”

  哎哟,别人还怕她手酸呢,赶紧接过来端着,“哎大家伙都过来过来,别忙着走啊,来尝尝梨膏糖,不甜不要钱嘞!”

  众人全都哄笑着凑过来,一人拿了一块,料用得足,用得好,糖是真的甜,再加上下班点儿所有人饥肠辘辘,这一口吃进去,能直接甜到心里:“甜!”

  小姑娘叉腰:“我就说嘛,超甜哒!”

  她眼珠子一转,“叔叔阿姨你们买点叭,这是困难女工互助会做出来的东西,买东西就是帮助她们哟。”

  刘宝英和安然站在一旁,她只知道小野说话利索,但没想到她居然一点也不怕生,比正经推销员还能说会道!“这小丫头,以后怕不是能上百货商店当售货员?”

  安然得意,也不看看是谁的闺女,她兜在胸前长大的,小时候听了她多少话,多少故事哟。

  不过,百货公司的人正准备各买上几斤的时候,忽然有个威严的老头走出来,“干啥呢干啥呢,这儿不是自由市场。”

  安然一看,心道坏了。这人她认识,是市百货公司的总经理,开会的时候见过,市里有名的老古板。以前胡文静就跟她吐槽过,说她们三门市的主任,就因为有一次对账的时候算少了八块六毛钱,被他当着全系统所有同事的面,骂了一年。

  倒不是单为八块六,是他对账目要求极端严格,甚至严格到了苛刻的程度,不说总公司账目尽在他掌握,就是每个礼拜也要到各个门市部抽查,一旦发现有不对的地方,那就是公开批评。

  据说,这老古董三年前刚结束“五七干校”的思想改造,回到原单位后干劲十足,最恨的就是走资派,一回来就处理了好几个门市部主任,就因为他们囤积居奇,和制糖厂搞勾连,私底下把糖放商店柜台上买,只收钱不收票,也不走商店的账,到时候跟糖厂分钱。

  虽然这是让国家赚的钱变少了,但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老百姓的物质生活啊,胡文静觉着没错,因为整个系统都是这么搞的。

  作为普通老百姓,能用钱买到糖,安然举双手赞成,可作为领导,如果手底下的人都这么只想着往腰包里揣钱,只想着怎么用公家的平台做私人的买卖,那真是一件很痛心的事。

  所以,她还真没办法评判这个人的“好”和“坏”。

  这不,他身后还追出来个推销员呢,很明显话还没说完,“古经理,古经理,那您看这样行不行,每斤三毛四,八百二十斤就是……就是……我算一下,麻烦您稍等一下。”

  不知道是推销啥的,“老古板”倒是回头了,冷声道:“三毛四多了,顶多三毛二,你算算这得多少钱?要成我就让出纳回来给你开票。”

  刚推着自行车走到门口的出纳,一脸苦色。看吧,该走的时候不走,现在又得义务加班。

  推销员掏出小本本,刚从前兜里掏出钢笔,咬开笔帽准备算,一把清脆的声音传来:“三毛二一斤是262块四角。”

  众人一看,说话的正是刚才那小姑娘。

  老古板故意瞪着眼,“小丫头别乱说。”想凶她一凶。

  可安文野是谁啊?她见过独臂爷爷、石头伯伯,那都是很凶的人,她怕过吗?“爷爷我没乱说,真的是,不然您算一下叭,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哦。”

  老古板乐了,小丫头还会懂哲学理论?怕不是跟着大人吊书袋。

  “那行,我这就算,你要是算错了就……”他环顾一周,发现大家都拿着她的梨膏糖,很想买的样子。“那你就不能来我们这里卖东西。”

  安文野有点生气气,“那我要是算对了呢?爷爷您能把我们所有的梨膏糖都买下来吗?”

  “买就买。”毕竟这么大的计算量,她不可能真算出来,对于这种信口雌黄还振振有词的小丫头,他觉着有必要给她个教训。

  身后的推销员迅速在本子上写着,会计掏出算盘扒拉着,所有人都一副看好戏的样子,就等着看看到底谁算得对。不过,看那小姑娘自信满满,抬头挺胸的模样,又觉着不像是胡说。

  要是胡说,早心虚了。

  “对!就是262块四。”推销员话音刚落,会计的算盘也拨出来了,“确实是这个数。”

  老古板一愣,“没错?”

  “真没错。”会计跟数字打了一辈子交道,没想到论算账速度还赶不上一小姑娘,她好像不需要过脑子。

  老古板不信邪,“那我要是给三毛二分五厘一斤呢?我不要820斤,我要854斤。”其实他是怀疑,她跟推销员是不是一伙的,不然这么大的孩子怎么可能算得出来。

  毕竟,每个乘数都是两位数,哪怕拨算盘也没这么快。

  那他就把两个乘数都变成三位数,看她怎么“算”。

  推销员一喜,每斤多五厘,那可是多了好几块钱呢!“好啊,古经理您说话算数,当着这么多大哥大姐的面我可就回去跟领导这么说了啊……”

  话未说完,小猫蛋又报出一个数:“277块五角五分。”

  “还真是啊经理,这丫头也太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