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七零错换人生第151节(1 / 2)





  她虽然没有学理科的逻辑思维,但她至少记性不差,现在这具身体年纪轻轻,正处于各项机能的高峰期,还是有点优势的。

  至于文科复习重点,那也是需要死记硬背的,就每天早上背,晚上温故,每隔三天做一个总结性回顾。

  忙碌起来,时间就过得特别快,兄妹俩的军训结束后,为了不麻打扰妈妈,中午依然不回家吃饭,就在学校食堂吃,反正爸爸(姨父)出手阔绰,每天给一块钱的零花呢,他们想吃啥吃不上呢?

  周末宋致远一早把闺女送市区找姚老上数学课,下午下班再接回来,对于精力旺盛的小猫猫来说也不算累,毕竟人每天雷打不动能睡一个小时午觉呢。

  班里的同学都是比她大四五岁的大孩子,他们玩的她插不上话,而她现在的兴趣点还停留在过家家角色扮演这类,大孩子又不爱跟她玩。所以,每当中午吃完饭,同学们都在操场上疯跑的时候,她就在教室睡觉。

  虽然兴趣不在一个点上,但老师和同学还是很照顾她,看她小小一只,整天不是睡觉就是上课学习,从来不去招惹是非,直接就选她当学习委员,每天收发各种作业,很能跟大家打成一片。

  交朋友,就不是个事儿。

  “安阿姨,姐姐呢?”门口探进来一个黑黝黝的小脑袋,头发短短的只到耳根,软软的贴着头,是个很乖巧的小姑娘。

  安然正对着对面的青山背书呢,回头乐了:“悠悠,姐姐在学校还没放学呢,你一个人吗?”

  “还有丽娟姐姐。”十八岁的姜丽娟亭亭玉立,不说话或者不看她眼睛的话,谁都会觉着这是个青春美丽的大姑娘。

  可惜了,这么好的样貌,唇红齿白的,眼神里的空洞和迷茫,刚搬过来好事的邻居们就发现了,因为正常大姑娘的眼神不那样。安然心疼这姑娘,忙叫她们进屋里玩儿,拿出零嘴给她们吃,又去切西瓜。

  研究所的孩子就只剩这俩还没上学了,一个是上不了,一个是不想上,小艾和房平西都忙工作,姜海燕一个人在家带孩子,小悠悠自然就成了研究所最自由的孩子,带着丽娟到处溜达。

  不过,听说过几天她海城的外公外婆就要过来了,两个老派知识分子,小艾小时候就是在父亲的膝头和戒尺下长大的……到时候有她受的。

  安然反正背书也背疲了,就聊起闲话:“你外公外婆就要来了,你高兴不?”

  悠悠愁眉苦脸地说:“高兴,也不高兴。”

  高兴,那肯定是有更多好东西吃了呗,外公外婆手里握着巨款和各种值钱物件儿,这两年也渐渐出手了几件,悠悠这几年的零嘴和衣服鞋子都是海城寄来的名牌,就连大院里公认最幸福的安文野也没穿过呢。

  “那为啥不高兴呢?”安然把撮箕提过去,让她们把西瓜籽吐在撮箕里,省得待会儿两个“蛋”回来打扫卫生又要哀嚎。

  “唉。”小姑娘叹口气,“京市的奶奶要跟我外公外婆吵架,让妈妈生弟弟。”

  安然了解的“哦”一声,看来房夫人还是不死心啊。

  不过换普通当妈的,也不是轻易能释怀的,小艾要是不再生一个,在她老人家眼里老房家就是绝后了。可在李父李母看来,肯定是支持闺女的选择啊,她这么逼着小艾生孩子,两个老体面人也得面红耳赤。

  不吵起来才怪。

  安然听小丫头嘚吧嘚吧半天,倒是看不出她更偏向哪边,也不好说什么,更不会无聊的问“害不害怕你妈妈给你生个弟弟”“你妈妈生了弟弟就不爱你了”这种缺德话,人家小姑娘可是大院里除了安文野外最幸福的,恶心人也不是这么恶心的。

  以前本来一家三口在二分厂大院住得好好的,就因为那些长舌妇经常说长道短,说什么小艾嫁给房场长是祖坟冒青烟了,不赶紧抓住这个金龟婿生个孩子以后怎样怎样的,安然气不过骂过她们一顿,她们只知道房平西家世好,却不知道小艾家更好,要在旧社会,人家产半个海城都能买下来,房平西家那点算啥。

  当然话又说回来,房老爷子当年是老革命,对共和国也是付出青春和鲜血的,跟李家只不过是分工不同,两个人的婚姻压根不存在谁高攀谁,人是强强联合。

  玩了一会儿,安文野可终于放学到家了,把黑花背上驮着的书包一扔,“妈妈你今天认真学习了吗?”

  得到妈妈肯定的答复,这才牵着悠悠的手就往楼下跑,她们最近迷上了跟前头家属院的孩子们玩家家,几乎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晚上宋致远回来,安然把这事跟他说了一下,毕竟也不指望他能解决,只不过是提醒他多关注一下小艾的情绪,这事换哪个女同志都烦。毕竟,婆媳矛盾,那是亘古不变的家庭主要矛盾。

  谁知宋致远听完,居然说:“你上辈子……就是你经历过的人生里,小野奶奶跟你相处得怎么样?”毕竟这辈子她们还没正式接触过呢。

  安然似笑非笑看着他:“你真想知道?”

  “嗯。”

  好嘞,那安然就好好跟他说说,“你的母亲,我不知道怎么称呼,因为我作为你孩子的母亲二十五年,从来没见过她长什么样。”

  “怎么可能?”宋致远有点不信。

  “不说上辈子那白眼狼假闺女,在孩子几十次病危通知书那几年里,你们宋家人一个也没露过面,至于你的母亲,我估计她是不记得自己还有个孙女‘流落民间’吧。”

  宋致远脸色有点难看,作为家里的老三,他从小就是爹不疼娘不爱的长大,以致于成年后他也理解不了爱这种东西,可自从当爸爸后,他的心暖过来了,深切体会到孩子就是父母心头肉的感觉。

  怎么会有不爱孩子的父母呢?

  宋致远现在就是懂了,天底下就是有那样的父母。没心思说别的,递过来一个折子,“京市发的奖金。”

  前一秒还苦哈哈的安然,下一秒立马喜上眉梢,打开一看,哟,“一千块呢?”

  “嗯。”宋所长这两年对金钱愈发没概念了,因为在京市他一分钱没花。

  不是夸张,是真一分钱没花。吃住是公家管,他每天埋头苦干,又不出门,哪怕内裤穿破个洞,袜子底穿没了,也顶多就是换个面接着穿,更没有任何需要花钱维持、联络的感情。所以妻子虽然给了一百块,但他去的时候装旅行包哪个兜里,回来头一天还是装那个兜里,压根就摸也没摸过一把……直到回来那天中午出去给孩子们买东西。

  安然愉快的收下存折,明儿就去把钱攒过来,放她折子上,算算,他们现在还有四千块存款,不多不少,加上这笔正好能凑个整数。另外还有从食品工坊退股的两千块,七千块钱还是能干点事情了。

  光放存折上,钱它就是个死数,安然寻思着,改天得出去转转,看有没有合适的投资途径。反正最近看书也看累了,就当劳逸结合一下。

  安然是个行动派,想到就要行动,第二天正好又是个礼拜天,骑着单车送闺女到姚老家里,让她先学上,自己在城里蹬着两个大轮子,绕了半圈……本来想绕一圈的,但书城比阳城大得多得多,她怀疑自己要真绕了一圈,天黑也到不了家,明儿这腿就别想要了。

  所以,捡着东边那一片的“一环路”绕了半圈,这时候的自由市场是真自由啊,丰富程度比之五十年后也不差多少了。她本来是想看看还有没有卖线衣毛衣的,毛线她没时间织,马上过完国庆节就降温了,俩孩子得一人一件。

  两个正在长身体的崽崽,去年的衣服今年就短了,穿出去腰和肚子露出一截,多不雅观呐。

  本来,按照一般家庭惯例,铁蛋淘汰下来的衣服倒是可以传给妹妹的,可安然打心眼里不想闺女将就,那些灰不溜秋黑漆漆的衣服,她的小猫蛋内心又不是真的喜欢,只是想为家里省钱,懂事的将就一下而已。

  安然就是想给她买她喜欢的粉嫩的,雪白的,红彤彤的,黄橙橙的漂亮新衣服。

  这不是惯,这是爱。

  她安然的闺女,穿点新衣服就叫惯坏,那是没见过真正的惯。

  安然哼着小曲儿,推着自行车,行走在自由市场中。现在大家都光明正大摆出来,有摊位,有箩筐,不像以前全靠倒爷们搞人肉夹带。当然,现在的公安,也只是在应付上级检查的时候会来突击一下,其他时候也都睁只眼闭只眼,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那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