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七零错换人生第179节(2 / 2)


  宋致远已经离开9天了,如果按计划的半个月的话,现在谈判应该已经进入下半场,最为焦灼的时候。莫非还是有人想要阻止这场谈判吗?这个“人”不是人,准确来说应该是战争分子,是某种既得利益者所组成的势力。

  不用说,现在是两大意识形态阵营的对立时期,形势空前严峻,宋致远爱的这个国家是在夹缝求生,属于两边都不会真心待咱们的类型,一面是假意扶持,其实是想把它培养成与另一阵营直接对抗的前线,另一面嘛,冲突结束也没几年,新仇还没成旧恨呢……所以,安然觉着他们这一趟的阻力将是空前的大。

  她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以前也出现过这样严峻的时候,可情况不一样。

  以前是在国内,在咱们自己的地盘上,再怎么有阻力,其实还有有一群正义之士可以帮忙,关键时刻还有朋友可以伸出援助之手。再怎么说,国家也会保护他这个人才。

  可现在在国外,能有几个不畏强权的“朋友”呢?咱们自己想保护他,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再加上他身上背负的秘密和技术,帝国主义难保不会有“得不到就毁掉”的想法……越想越害怕,安然直接一整夜没睡着。

  第二天顶着熊猫眼,安然跟罗书记招呼一声,跑高美兰那儿探听消息,以前她为了避嫌,除了非常重要的公事,其他时候从没找过高美兰,所以她也很意外。

  不过,更意外的是她的猜想,“你想多了小安,他们这次出去知道的人很少……要不是你说,我也不知道。”

  “婶子能不能麻烦您帮我留意一下,如果有消息麻烦第一时间告诉我,无论好坏。”安然也知道,让她去打听,那是逼迫她做超越权限的事,这是害了她。

  “好,你就安心回去吧。”

  看她很忙,还要去另一个市做调研,也就不好再啰嗦,赶紧回了单位。

  幸好这几天厂里最大的新闻就是产研结合的事,几乎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机械厂那几名工程师身上,也没啥大的事情需要处理的。安然看了会儿纺织工业方面的专业书籍,边看边记笔记,因为不是科班出身,她现在想要恶补专业知识其实挺难的,一年了也没把大学一个学期的书看完。

  主要是没有老师教授,全凭自己闭门造车,遇到很多不懂的名词或者原理,她要琢磨半天,实在琢磨不出来就去车间请教工人,再加上还有本职工作要做,在家里可以看书的时间也不多……零零碎碎凑在一起,真的很耽误进度。

  可是她又有什么办法呢?成年人工作以后还想提升自己,就是得从海绵里挤时间。

  想着,安然准备下车间去看看,正站起来,秦京河就过来,很礼貌地敲了敲门,“厂长。”

  “有什么事吗老秦?”

  “刚我走到门口,有个小伙子说要找你,看着有点眼生……他,还把我认成了你家宋所长。”

  那就是认识他们两口子的人,安然努力回想自己记忆中有没有这样的“小伙子”,“你让他进来吧。”

  很快,门口进来一个瘦瘦的年轻人,一副金属边框眼镜,一张国字脸上,一双有神的大眼睛里是某种熟悉的笑意。安然一愣,难以置信,“卫东?”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张卫东,阳二钢七七年恢复高考后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子弟,也是安然好朋友邱雪梅的长子。

  安然走近,上下打量小伙子,“哎哟你这死孩子,怎么不说你是谁呢,还在外头等那大半天,真是,我得找你妈说道几句。”五年没见,倒是退了少年气,现在已经是个文气的青年教师模样。

  张卫东笑得露出两个小酒窝,“安阿姨没变,还是咱们阳二钢那个风风火火的‘安干事’。”

  这三个字安然爱听,有种找回青春的感觉,“你小子,口才倒是比以前好了。”

  这是真正的老熟人,自己侄子啊,可不用客气,“坐着说吧,你妈最近好吗?我都好长时间没回去看看她们了。”

  “挺好的,前年我银花姨从你这儿回去,把食品工坊又开起来了,最近国家政策好,说要鼓励乡镇企业,她们正琢磨着把它发展成食品厂呢,大院里的人忙得很。”

  安然欣慰不已,真能把食品厂建起来,那就是躺着都能挣钱啊,这几年最好做的不就是服装和食品吗?可惜自己不能亲眼看看她们怎么搞的,就像老师教出去的学生也成了老师,真想看看她们“上课”的模样啊。

  “对了,你宝英姨呢?”

  张卫东顿了顿,“她从食品工坊出来后,两口子都辞职了。”

  “辞职?”

  “对,他们自己在外头摆个小摊,卖点吃食,从南方倒点服装来做点小生意,今年刚盖起一栋三层小楼,听说很快就要买小汽车了。”

  安然倒是一点也不意外,刘宝英是一个很有商业头脑的人,成为第一批先富起来的人,也是情理之中。只是她的性格不改改的话,保不准啥时候要吃个大亏。

  “那你呢,你工作分配到哪儿?”

  原来,张卫东大学毕业后因为成绩优异,得到了一个毕业留校的机会,现在在省立工业大学轻纺工业当老师,最近看见东风纺织厂上报纸的“安厂长”居然是自己认识的人,就想来看看。

  “还真是安阿姨,这走得真是越来越远了。”

  安然嗔怪道:“你这小子可别跟我耍嘴皮子,再拍马屁我就把你拉来给我做苦力,你看看我这课本看了一年还没看完一个学期的内容,你得教教我。”

  张卫东以前学的就是纺织相关专业,他十六岁不到就被安然照顾进钢铁厂工作,干的是重活累活,最羡慕的就是隔壁阳三棉的工作,所以报志愿也是冲着以后能分配回阳三棉打算的,谁知道去年分工的时候发现,像这种好的纺织厂他们没关系的学生根本进不去,反倒是留校是个好出路。

  安然心里其实一直有个想法,她想手底下带几个自己信得过的人。但杨靖孔南风他们是跟自己平级的,不可能给自己做助手,她想招个秘书,上个月跟厂办说了,结果陈静那边压着,一直没把这份人事需求往上报批。

  此时看着这么个意气风发的,自己从小看着长大的年轻人,忽然就动了心。

  是时候在这个单位培养自己的助手了。

  第108章 三更合一

  张卫东能看她来, 安然十分开心,仿佛自己也成了会被小辈挂念的长辈一样。

  而且,当安然问他愿不愿来东风纺织厂一起工作的时候, 他也十分愿意。不说东风纺织厂现在是全市纺织行业最重要的试点单位, 就是安然也是他一家四口的救命恩人。

  是的, 张卫东是把安然当救命恩人的,很多事母亲邱雪梅并不知道, 以为当年家暴成性的父亲突然转性是因为挑大粪折磨的,以为他忽然不喝酒了也是良心发现,其实并不是。还有当年父亲那么恶劣厂里居然没开除他,一直等到自己十六岁符合政策能顶替工作的时候才让他“退休”, 其实都是安然阿姨在帮着他们。

  还有那场足以改变他一生的讲座, 严公安的出现, 其实都是安然阿姨的帮衬。

  她总是能在他们最需要的时候,不动声色地提供不伤他们自尊的帮助, 从来不说, 也不想让他们记她的情。

  张卫东打小就是个心思细腻的孩子, 这几年经过在大城市的摸爬滚打,明白的事理更多, 他一直坚持的让母亲要供两个弟弟上学就是最好的证明。现在二弟已经是阳城市高二的一名学生,三弟则跟包文篮一样,马上参加中考, 将来只要他们兄弟仨能出人头地一个, 母亲就有好日子过。

  安然很欣赏这个男孩子,从小就欣赏,“行,只要你愿意, 我明儿就给组织部要人,你准备把学校里的工作交接一下。”

  正好自己学习的相关专业知识一直没个老师,“张老师”不就是现成的吗?

  “到时候你就来我这边,先跟着我历练几年。”两个人都在彼此的眼神里看到了信任和野心。

  晚上回到家,安然专门去厂办问了一下,有没有收到自己的电话,想到宋致远此行的危险性,她实在是担忧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