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07章





  烛之武是郑文公亲自请出山的,之前则似乎颇受冷落。所以,郑文公去请他时,他的回答是:臣年轻的时候,尚且比不上别人。现在老都老了,又能怎么样?郑文公则放下身段诚恳相邀:过去没能重用先生,是寡人的过错。但如果郑国灭亡,于先生也有所不利吧?

  于是烛之武趁着夜色潜入秦营,去见秦穆公。

  烛之武的做法是对的。因为这个时候,做晋文公的工作已无济于事,只能釜底抽薪,策反秦穆公。但,动之以情,没用;晓之以理,也没用。能够说服秦穆公的,只有利害。

  潜入秦营的烛之武,给穆公算了三笔账。

  第一笔账,是灭亡郑国,对秦有没有好处。烛之武的结论是没有。因为秦国和郑国之间,隔着晋国。就算秦晋两国瓜分郑国,秦国得到的也是飞地。飞地是很难真正占有的。最后的结果,势必便宜了晋。晋国占便宜,就是秦国吃大亏,还要搭上财力物力,兴师动众,何必呢?

  第二笔账,是保全郑国有没有好处。结论是有。因为秦在西,郑在中原。秦国有事于诸侯,多半要借道郑国东行。郑国作为东道主,可以为秦国的行李往来,提供种种方便。东道主,就是东边道路的主人;行李又叫行理或行人,即职业外交官。所谓“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就是整个郑国都成为秦的驿站和招待所,好处当然不小。

  第三笔账,是晋国和秦国的联盟靠不靠得住。结论是靠不住。前车之鉴,便是晋惠公的背信弃义。何况晋国的野心,哪里会有满足?他现在挥戈向东,把郑国当作囊中之物。如果得手,下一步就该向西扩张了。西边除了秦国,还有谁能填饱他的肚子?因此,对于秦国来说,联晋灭郑是损己利人,甚至引狼入室。

  最后,烛之武对穆公说:请君上三思!

  秦穆公当然一听就懂。他立即单方面与郑国签订和平协议,还派出部队给郑国站岗放哨。晋国的大夫闻讯,请求攻击秦军,晋文公却不同意。文公说,没有秦国,寡人就没有今天。受惠于人又反目为仇,这是不仁;失去盟国,再树敌人,这是不智;放弃和谐,制造动乱,这是不武。我还是回去吧!

  结果晋文公也撤兵。13

  命悬一线的郑国终于转危为安,这是叔詹和烛之武,也是义和利的共同胜利。

  如果战败

  郑文公应该庆幸,因为战败国的日子不好过。

  事实上,三十三年后,郑国就真正尝到了战败的滋味,只不过这次的胜利者是楚人。公元前597年,也就是襄老战死,知罃被俘的同一年,楚庄王因郑国在楚晋之间摇摆不定,决定教训一下这个“两面派”。这年春天,楚军包围了郑都。三个月后,郑国最后一道防线被攻破。郑襄公无路可走,只有投降。

  投降是无条件的。作为战败国国君,襄公光着膀子牵着羊,递交了投降书。投降书上说得很清楚,郑国的土地、臣民和他自己,都任由楚国处分。如果楚君开恩不灭亡郑国,郑国也跟楚国的一个县没什么两样。

  递交了投降书,郑襄公就等着发落。

  很显然,战败国不可能主宰自己的命运,他们的前途也有好几种。最好的,是只要认输认栽,胜利者就放他一马,歃血为盟即可。其次,是虽然不灭亡这个国家,但要变成战胜国的附庸。再差一些,是战败国的臣民被迁出祖国,到其他地方定居。更差的,是他们都成为奴隶,被当作苦力、贡品或商品。当然,他们也可能被整体掳往战胜国,有如当年犹太人的“巴比伦之囚”。运气不好的国君或储君,则可能血溅礼器,尸横祭坛,成为刀下之鬼。

  这是有案可稽的。

  比如蔡灵公。

  蔡灵公原本是蔡景公的太子。公元前543年,蔡景公为太子娶妻于楚,然后又跟这儿媳妇私通。太子忍无可忍,杀了景公,继位为君,是为灵公。不过蔡灵公被杀,却不因为弑君,而在于对楚国不忠。他伺候的楚君,偏偏又是灵王。前面说过,谥号为灵的,都有问题,比如与夏姬偷情又被夏姬之子杀掉的陈灵公,因为吃王八起纠纷而被杀掉的夏姬的哥哥郑灵公,派刺客暗杀大臣反被杀掉的晋灵公,做事不靠谱派宦官去向战俘传达命令的齐灵公。现在蔡灵公遇到了楚灵王,当然不灵,活该他倒霉。

  公元前531年,也就是蔡灵公弑君之后十二年,此公被楚灵王骗到某地,灌醉后活捉,然后杀掉。与此同时,楚灵王派兵包围蔡国,蔡国太子率领国人英勇抗战,力不能支,城破被俘,楚灵王竟把他杀了祭祀社神。14

  战败国命运之惨,可见一斑。

  那么,郑襄公前途如何?

  他的运气不错。因为这时的楚君,还不是灵王,而是庄王。庄王不但没有采纳某些人的建议灭亡郑国,反倒退兵三十里,才跟郑国签订和平条约。15

  但,如果谁以为楚庄王是弥勒佛,那就大错特错了。也就在一年前,他借口讨伐夏姬的儿子而入陈,便决定把陈变成楚国的一个县。事实上,如果不是楚国外交官的一席话,陈国没准就灭了,后来的郑国也不会有好下场。

  这位楚国外交官,叫申叔时。

  楚庄王进攻陈国的时候,申叔时正好出使齐国。使命完成后,照例要回国复命。但申叔时述职完毕,便立即退下,什么都不再说。庄王奇怪,让人叫住他问:寡人凯旋,众人皆贺,只有你一言不发,什么意思?

  申叔时问:可以陈述理由吗?

  庄王说:当然可以。

  申叔时就说,一个人牵了牛去践踏别人的田地,当然有罪。但如果把他的牛也没收,惩罚就太重了。诸侯追随大王,是要讨伐乱臣贼子。如果顺手牵羊,把陈国也变成楚县,岂非贪小便宜?

  庄王问:把陈国还给他们,可以吗?

  申叔时说:我们这帮小人平时就有句口头禅,叫“还回去总比不还好”。

  于是楚庄王让陈复国。16

  如此看来,当年的叔詹和烛之武,堪称功莫大焉。事实上,没有烛之武,秦国不会撤兵;没有叔詹,晋国也不会罢手。不难想象,晋文公作出最后决策时,叔詹的影子一定在他眼前挥之不去。是的,政治也好,外交也好,战争也好,都是为了国家利益。因此,真起作用的,一定是利,秦穆公可以证明;但感人至深的,则一定是义,晋文公可以证明。

  那么,楚灵王之灭蔡呢?

  没人看好。事件发生前,晋国的政治家叔向,郑国的政治家子产,就断言蔡国必亡,楚灵王也不会有好下场。他们的意见也很一致:蔡灵公有罪,所以上天要借楚人之手灭了他。楚灵王多行不义,所以上天要用灭亡蔡国来加重他的罪孽。这种观点,很有点像西方人的说法:上帝要他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周景王手下一位名叫苌弘的大夫,更是从星相学的角度作了解释。苌弘说,蔡灵公弑君那年,岁星在营室。至今十三年,岁星又在营室。所以蔡灵公必遭报应。楚灵王弑君那年,岁星在大梁。两年后,岁星又会在大梁。距离楚灵王弑君,也是十三年。所以两年后,楚灵王必遭报应,蔡国则会起死回生。17

  事实证明,叔向、子产和苌弘的预测都没错。公元前529年,楚国内乱,灵王自杀,蔡人复国。一切都准时准点,分秒不差。18

  奇怪!这世界上,难道真有天意?

  山鬼是骑着豹子登场的。

  那是一只赤色的豹子,有着流线型的身材,轻巧而敏捷。

  她披着薜荔,系着女萝,骑着赤豹站在峰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