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73节(2 / 2)


  宁淑拍了拍她的肩膀,让阿俏自己去忙。却见阿俏先去揭了一口灶上顿着的瓷锅,看了看里面的火候,便自己拎起,“娘,您帮我个忙!我把这个送到席面上去。”

  宁淑原本不知道那瓷锅里盛着什么,见阿俏求援,只得帮她开门,母女二人一起,通过风雨廊将这一口大锅送到了与归堂席面上去。

  阿俏将这口锅顿在了与归堂席面一侧一张花梨木的供桌上,也不揭盖儿,也不向众人解说,而是在那口锅旁点了一炷香。

  席间众人颇有些好奇地望着袅袅青烟一侧炖着的瓷锅,都在等着宁淑母女开口。岂料阿俏一转身,冲众人微微躬身致意,立马就与宁淑一道回厨房去了,留下席面上一群大眼瞪小眼的大老爷们儿。

  “这是”

  阮正泓疑惑地开口。

  阮正源老爷子在他身旁摇摇头,说:“连我也不知其中是什么。”

  “这……”阮正泓唇上蓄着的一排短须顿时翘了起来,却听阮正源续道:“试想若是阮家的客人到此,应该也是既感好奇又有所期待吧!”

  阮氏族里的人想想,也是这个道理,当下不再说什么,而是专心品尝凉菜。

  花梨木桌上的那一炷檀香,缓缓烧尽,一时间唯有那静谧宁逸的檀香味在众人鼻端缭绕。

  只听与归堂的楠木门“吱呀”一声响,阿俏缓步走进来,先去看瓷锅里的情形。跟在她身后的,是阮家负责走菜的仆役,手中捧着各色碗碟,鱼贯而入,在阮氏族人每个人面前分别放置了一只扣上的汤盅,与十余只小碟。小碟里盛着的,是各色各样细小的调味料,偏生那颜色摆的顺序也自有玄机,让人一眼看过去,颇觉赏心悦目。

  待到调味料上完,阿俏将那只瓷锅直接提至席面正中,一揭锅盖,一股子豆香味儿就此飘了出来。

  众人按捺了半天的好奇心,这时候得了答案:“豆花儿?”

  阿俏肃然应道:“是,这是席间第一道热菜,金汤豆花!请各位品过凉菜之后,暖身暖胃。”

  她接着伸手,取了一只浅碗,舀了一勺豆花,双手奉至阮正泓面前:“族长大人,您请!”

  阮正泓盯着浅碗中白花花的,豆花儿,心里还有些诧异这豆花儿不过寻常小食而已,怎么阿俏竟然堂而皇之地做到这席面上了?

  阿俏指指他右手边放着的那一只汤盅,说:“里面盛着是为豆花儿调味的金汤,请您按自己喜欢的分量倒入豆花儿里,余下小碟中盛着的是各色调味料,分别是酱、醋、香油、紫菜、葱花、香菜、虾皮……”

  开头几样听着普通,那最后几样,看似平平无奇,盛在小碟里浅浅的,却分别是鲍丁、瑶柱丁,以及片成极薄薄片的裙边与鱼唇。

  族长犹犹豫豫地,将汤盅里浓稠的金汤倒入盛着豆花儿的碗,又随意捡了几样自家常吃的调味料,连不常吃的几样也一一都加了,最后用勺小心翼翼地拌过,舀了送入口中。

  旁人一起盯着阮正泓,想等他的评价。

  阿俏却手下不停,一一为席间众人将豆花盛上,口中朗声道:“各位请尽管按自己的口味加各色佐料,不妨慢慢来,一点一点加,或是诸味混搭,体会这自行调味的趣味。”

  “有趣!”

  已经有人忍不住评价出声。

  “这豆花儿,可不就得自己调味么?”

  一时间,席间人尽在专心致志地尝试各种新鲜调料,新鲜搭配。阮正源老爷子却与旁人吃法不同。他先舀了一勺汤盅里的金汤,点点头,说:“阮家常用的金汤!”

  这种金汤是阮家最擅长吊取的高汤,有这金汤在,一望可知,这便是阮家菜。偏生这种金汤搭配起豆花儿来,浓郁的高汤鲜味与豆花儿的豆香味配合得天衣无缝。

  接下来阮老爷子并不去挑选各色佐料,而是将所有配料一味一味地送入口中仔细尝过:“唔,这鲍肉乃是用火腿汁滚过三遍,彻底入味之后才切成碎丁的,拌入豆花,口感犹在。”老爷子忍不住又叹了一句:这也是阮家菜。

  全是阮家菜的底子,却竟然做出了这样一道看上去家常小食一样的热菜。这阮家席面,倒是瞬间就平民了不少,很是接地气。

  阮正源难免在心中暗自琢磨,这究竟是好,还是不好。

  待众人将这道“金汤豆花”用过,各色碗碟撤下,阿俏开始带着人走其他的菜式。

  这席间的热菜,较之以前的菜单,阿俏大约做了一半的改动。有些经典菜式,诸如浓汁吉品鲍、煨鹿筋、蟹柳扒鱼唇、金汤炖辽参等等,材质未改,做法和配料略有些微调,甚至几样合并,做成了鲍汁扒辽参、石锅烧鹿筋、蟹粉鱼唇。

  除此之外,阿俏还大胆地添了几道新菜。

  一道是“鸡汁扣三丝”:将火腿、冬笋、鸡脯肉切成一样长短、纤如毫发的细丝,扣上一朵香菇,入碗压成形状,上蒸锅蒸熟,熟后倒扣入盛着鸡汁的碗中。呈上来的成菜鸡汁澄清,火腿鲜红,鸡肉莹白,千丝万缕却整整齐齐,一并扣在一朵香菇之下。

  这道菜极为倚重刀功,火候上略容易些。

  可是接下来一道,于火候上的应用却非同小可阿俏上了一道:油爆双脆。

  “双脆”分别是猪肚的肚仁儿,和切成片的鸡胗。肚与胗表面都要事先批上细细的花刀,然后入油锅爆炒。密密麻麻的花刀使油与热力容易侵入,片刻即熟。

  然而这“片刻”二字却又有讲究,肚仁儿不易熟,鸡胗却熟得快一点儿,所以肚仁儿先放在热油里滚过一遭之后再下鸡胗,两样刚好能同时熟,否则要么一样熟过,或是另一样夹生,都不是成功的作品。待到锅内两样材料齐齐都熟了,立即浇汁儿勾芡,锅一颠立即就出锅,倒入事先装饰过的菜盘内,盘中两样食材,一白一红,配色也好看,这道油爆双脆,便成了。

  这道菜,是阿俏受了狄九的启发想出来的。狄九擅做火爆腰肝,阿俏却不愿直接取了人家赖以谋生的菜式来装点自家席面,所以另选了“油爆双脆”。

  因为是火候菜的关系,阮家席面,三代传承,这么多年下来,还从未有一道菜的火候能与这“油爆双脆”比肩。阮氏族人见到这一道上来,颇有些半信半疑地挟了尝了,无不叫好无论是肚,还是胗,两样口感都是脆嫩滑润,味道清爽鲜美,一点儿都不拖泥带水。

  “油爆双脆”呈上的菜式分量不大,上菜之后不过片刻的光景,席间就只剩下一个空盘。阮氏族人还在那里意犹未尽的时候,阮老爷子阮正源却知道,这道热炒,重火候热力,就是要众人在最新鲜热辣的时候一鼓作气,立即光盘。若是做得多了,待食材疲软,就不脆了。

  阿俏要的,恐怕就是这个意犹未尽。阮老爷子暗自心想。

  一席下来,热菜走过,马上是点心甜品,各色菜式俱是无可挑剔。

  待席面用尽,阮家仆人奉上牙签手巾等物与众人剔牙擦脸。而阿俏则安安静静地候在与归堂的角落,她似乎不那么着急想知道众人对她的评价,也好像是胸有成竹,晓得与座的这些阮氏族人,挑不出她的什么毛病。

  “老哥哥啊!”阮正泓剔过牙,开口先和阮正源老爷子客套,“我们这是托你的福,才能尝到这样精彩的席面。这样的席面要是推出去,再加上令孙女的名气,恐怕老哥哥又要赚个盆满钵满了吧!”

  阮正源微笑着谦了两句,转头去看看阿俏这道席面,确实没什么毛病可挑。

  然而阮正泓却续道:“只不过我们开席之前说过的那些事儿,说不得,要与令孙女一一都问个清楚才好啊!”

  阿俏低着头,脸上没什么表情,心里却道:来了!

  果然,只听阮正泓声音悠悠地问:“我说那位三姑娘啊,早就听闻你去惠山学艺两年,可这是阮家菜的席面,你可不能把惠山那些土里土气的菜式,混在阮家的席面里啊!”

  阿俏听着眼珠转转,心想:土里土气?你才土里土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