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70章(2 / 2)


  皇上正好下了早朝,遂也过来凑个场子。

  众说纷纭,赵尚仪首先现出计策,“奴婢认为,不如从尚宫局选出一个身家清白、样貌秀美的高等女官,封一个公主之名送去和亲。既能完成任务,也不失体面。”

  但这一提议,正是钻了空子,看似聪明至极。

  几位太妃自然是首肯认同,懿太后也道,“你这办法倒想的刁钻,容哀家想想。”

  但皇上淡淡饮茶,并未认同。

  陈婠本是随意听着,不打算掺合,但赵尚仪这一提议,却是太过草率。

  难不成她熟读万卷,竟从不曾看过本朝史记?

  再看赵尚仪笑意温柔,一副宫中唯我才华横溢的表情,陈婠便忍不住想杀一杀她的锐气。

  这还没到高位,就已经有些翘了尾巴。

  就在满场赞同声一片时,婉惠妃清丽的声音却显得十分突兀,“古来有前车之鉴,□□年间,与乌蒙和亲,送去的假公主被乌蒙国王当作祭品杀害,生殉祭天,更被视作毫无诚意,进而引发两国交战。至今与乌蒙国的关系仍尚未缓和,西北骚扰不断。此次,怎能与暹罗重蹈覆辙?”

  这史书上笔笔鲜血,想来这些后宫中出身高门的女子,定然是烂熟于心的,却仍要口是心非地奉承,嘴脸可见一斑。

  谁知她认为只是极平常的述说,可声音落处,满场骤然安静下来,向她投来古怪的目光。

  赵尚仪疑惑地开口,“婉惠妃这是从哪里看来的?奴婢怎么从不知还有这段记载…”

  陈婠心中一虚,她自信记忆力过人,绝不会记错的。

  但周围人的神情,亦不像是作假。

  所有人都是一副疑惑而不以为然的模样,仿佛她的话是天方夜谭一般。

  但唯有上座的皇上,目光骤然变了,深深将她锁住。

  良久,天子发话,“婉惠妃所言确是属实,但□□薨逝前,不想留下这一笔污点,遂命太史官除去了和亲乌蒙的文字,是以如今的史记中,已经看不到这一段历史。”

  赵尚仪满面羞红,惭愧道,“是奴婢心切,思虑不周,多谢婉惠妃娘娘提点。”

  皇上始终凝着陈婠,虽然面上云淡风轻,但心中却是万水千山的起伏不定。

  她为何会知道这些根本不曾记载于书的历史…

  “婉惠妃可否告诉朕,你从何处看来的?”

  陈婠是如何聪明的人精儿,这一番察言观色下来,已然明白事情绝不简单。

  她是预知了不该知晓的事情,遂缓和了神色,一副天真讶异的温柔之态,“方才是臣妾唐突了,其实此是臣妾祖父在世时曾无意中说起过的,不知真假。当时臣妾年纪小便信以为真,至今还印象深刻,倒是教陛下见笑了。”

  目光在她面上停留了许久,封禛从她一派从容,不像是在说谎,便止住了话语。

  陈婠此次长了教训,才知道重活一世,很多事情已然不同于往日了,再不可轻易显露。

  回到正阳宫后,封禛第一件事便是找来史记,□□本纪中,的确不曾有任何关于乌蒙和亲的记载。

  但他可以肯定,上一世时,这些皆是清清楚楚地记载于书中。

  陈婠,当真只是从祖父那里听来的传言么?

  --

  经过那日议事,懿太后只能从皇室宗族中甄选适龄女子。

  眼看慈宁宫忙进忙出,毓秀宫中却是安安稳稳,两耳不闻窗外事。

  皇上隔几日便会过来一次,每每皆是极尽所能,要将她榨取的一丝也不剩的。

  陈婠甚至怀疑,这男人是渴的久了,要在她这里全部补偿回来。

  但皇上并不留宿,只在毓秀宫待几个时辰,宵禁之前皆会回正阳宫。

  所以彤史上并未记载。

  据皇上的枕边风儿说,这日子皆是魏太医算准的受孕时日,陈婠对于他的求子心切,只是表面上配合一下。

  上一世争宠争位,机关算尽,却惶惶度日,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

  如今过惯了清闲日子,忽然发觉做个闲妃也是极好的。

  看书种花养鸟儿,时不时还能去御马场观马,绕着御花园赏花观鱼,悠闲至极,俸禄却丝毫不减。

  只是如今为了备孕,洛嫔在御马场那便盯得紧,是决计不让她骑马,只能在外场瞧一瞧热闹。

  沈青桑从慈宁宫回来,禀报说,懿太后选好了三名良家子,两女为旁支远亲的封姓郡主,令一女乃是德太妃的亲侄女封了外姓郡主,只待陛下最后的决定。

  明日,就是践行大宴,大宴过后按照祖制,需连贺三天,举朝欢庆,然后暹罗国使臣一行人便该动身出发。

  可到了如今紧要关头,皇上的诏书却迟迟未下,所以,明日的宴会,这新封的三名郡主皆要出席,不知最后花落谁家。

  --

  御宴设在正阳宫后的长乐殿。

  寓意一世长乐,万世长安。

  御宴的规格,亦是前所未有之高,就连活了两世的陈婠,也鲜少见过如此奢华的场面。

  玉盏金盘,宫花禁柳,月殿兰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