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572章:羌族酒家(1 / 2)





  淮海郡还有一个显著特征,那就是这里居民由汉族和一被称之为“羌族”的少数民族杂居。

  李权虽然在上一世听说过羌族,但对这个民族一点儿不了解,而且到了这年代,显然现在“羌族”不能跟现代记载中的羌族作比较。流传比较多的说法就是,羌族世代依海为生,无论男女老幼都是海中捕鱼的好手。

  照李权的性子自然是要感受下别样的风土人情,可润儿不想跟异族人有来往。意见自然又出现了分歧。

  目光再次聚焦在李惜荷身上,李惜荷不愧是李权的女儿,想法跟老爹一模一样,嚷嚷着就要去看羌族人。

  润儿无奈地垂下头:“好了,我知道。二比一,我要听你们的。”

  李权欢喜地把李惜荷抱起来吧唧一口:“不愧是老子的种!”

  其实这里虽然大部分居民都是汉族人,但从房屋的构造来看,所有的建筑都按照本地羌族人的风格搭建。

  房屋低矮是为了躲避雷电,房顶平坦是为了在上面晾晒海鲜。

  简单的构造很实用,所以就算汉族人也要借鉴别人的传统。

  而羌族人和汉族人房子的区别在于,羌族人的房间门口会挂上鱼头骨,那是彰显他们下海捕鱼战果的勋章,每家每户都会选择自己捕获的最大的鱼类的头骨挂在门口。门口的鱼头骨越大,证明这家人捕鱼技术越好。

  这种稀奇古怪的风俗传到李惜荷耳中,小丫头又来了性质,扬言要将这座小村最大的鱼头骨找出来。

  李权所在的村子不大,门口挂着鱼头骨的人家也一目了然,一家羌族酒家引起了几人的注意!

  “爹!那边!那边!哇!好大的鱼……鱼……爹,拿是鱼头骨么?”李惜荷指着前面一个造型奇特的头骨疑惑起来,兴奋的劲头一顿,看了看那奇怪的东西,缓缓地缩回身子,藏在了李权身后,显得有些害怕。

  因为门口挂的头骨实在是太奇怪了,乍眼看上去根本不像是鱼。与其说是头骨,倒不如说是用骨头制成的面具。

  那头骨非常完整,只有上半身,明显缺少下颚,没有太多的凹凸,只有眼睛和鼻孔位置有四个孔,边缘处是一排整齐的牙齿,其中有两颗尖锐异常的獠牙,看上去鬼气森森。

  整个面具巨大无比,足有李惜荷一般高,也难怪李惜荷看着会显得有些害怕。

  这个鱼头骨明显有别于他,想来有些来头,正好又是酒家,可以进去边吃饭边打听打听。

  坐到店里,在里面看不到外面的头骨,李惜荷放松地拍了拍胸口。

  可能这酒家有些年头了,竹子搭建的地板不是很牢靠,踩在上面会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

  李惜荷被嘎吱声吸引,在店中左一步,右一步,专心地听这有趣的节奏。

  润儿走了大半天,一屁股就坐在竹凳上,端起桌上的茶水就喝了一口。

  “噗!”

  润儿脸色顿时大变,一口茶水喷在地上。

  “这……这是什么东西?苦死了!”

  “哈哈。”后堂传来一阵大笑,一个干瘦的老者穿着一身破烂的衣裳走了出来,头上包着布帽,上面有些极具民族色彩的简易花纹。

  “几位是外来人吧?”

  “正是。”李权拱了拱手,然后拿起茶壶抿了抿,苦涩地味道也让他皱起了眉头。

  “三位,老家伙先给你们提个醒儿。咱店里的东西可不是所有汉人都吃得惯的。还要不要在我这儿吃啊?”

  润儿连忙叫到:“对对对!吃不惯吃不惯!李老爷,咱们还是去汉人的酒家吃饭吧。大小姐,你肯定也吃不惯,是吧?”

  李惜荷对着黑漆漆的茶水看了眼,好像也有些心虚,摇了摇头:“爹,这东西好吓人。”

  润儿难得得到一次大小姐的支持,激动得热泪盈眶,只想快点儿离开这鬼地方!

  从小在翡翠居张大的她,哪儿能接受这些稀奇古怪的东西?

  “二比一!李老爷,您要听咱们的!”

  好不容易找到这么有意思的地方,李权哪会轻易离去?转念一想,心生一计,朝李惜荷道:

  “惜荷,你不是说要吃大螃蟹么?这里就有。比咱们碧州天丰楼里的螃蟹还大的!”

  “真的?”李惜荷眼睛一亮。

  润儿心中升起一股不祥的预感:“大小姐,别听你爹胡说,他骗你呢!”

  李权一转脸:“老板,你这儿有大螃蟹么?”

  “大螃蟹?有!有!多的是呢!要多大有多大!”

  “哇!爹,我要去看看!”

  “还是算了吧?别到时候你被大螃蟹吃了。还是等店家做好了端上来你再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