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第111节(1 / 2)





  已经不常和秦王开玩笑的范雎捶了一下腿,难得又与秦王开起了玩笑:“君上,若你再不去,我就要自己去了。还是和政儿同桌吃饭,饭更香啊。”

  秦王想起嬴小政鼓鼓的腮帮子,干咳一声:“朱襄说想让政儿减肥?他究竟在想什么?”

  范雎道:“不管他想什么,他肯定是对政儿好。只是减少一些零食,一日三餐没有饿着政儿,政儿自己也同意了。”

  “政儿就是太懂事。”秦王背着手道,“作为未来的秦王,不需要如此懂事。”

  范雎无语。本来饭前吃太多小点心就不好,君上在说什么奇怪的话?这和未来的秦王有什么关系?

  秦王随口念叨了几句,兴致勃勃登上马车去朱襄家接受荀子的效忠。

  荀子当然是不可能跪在秦王面前对秦王效忠的。他瞥了一眼老秦王,礼仪倒是做足了,但表情显然不是很客气。

  秦王倨傲道:“荀卿在咸阳待了几日,对我大秦可有什么看法?”

  荀子道:“朱襄的手艺又进步了。”

  秦王:“……”

  “那个……我采了些野菜,做了野菜凉面,君上先吃一碗再聊?”朱襄小心翼翼道。

  他真怕荀子得罪秦王。

  荀子恭敬道:“秦王,天气炎热,先休息会儿,我再将文书呈给你。”

  秦王冷哼了一声,没有给荀子难堪。

  “什么凉面?”秦王问道,“面条放凉了吃?”

  朱襄拍着胸脯道:“君上你就等着吃吧,味道绝对好!”

  “嗯。”秦王道,“政儿呢?”

  朱襄道:“在上课,白公正在教政儿秦国的河流山川,让政儿背地图。”

  秦王疑惑:“难道政儿还想当将军?”

  朱襄笑道:“当不当将军,也得记下秦国的地势。不对秦国了如指掌,他就不知道怎样的政令才最有效。”

  秦王颔首:“的确如此,只是他如此年幼,就要背舆图了,唉,你是不是对他太严苛?”

  朱襄摸摸鼻子,辩解道:“君上,不是我让政儿学这么难的事。我只给政儿规定了学习的时间和功课的门数,其余的就是他自己选择。只要他在一门课上得到了不错的成绩,就可以换其他想学的内容。这是他自己要求的。”

  秦王惊讶:“他自己选?他还选了什么?”

  朱襄道:“太多了。政儿什么都想学。”

  秦王皱眉:“学习不可一味贪多。”

  朱襄摇头:“不完成上一门功课,政儿不会选新的功课。只要都能完成,就不算贪多。”

  他得意地指着自己:“政儿像我,我也是什么都能学!”记忆力好就是了不起!

  秦王见朱襄说着说着政儿,就开始自吹自擂起来,他给了朱襄一个鄙视的眼神,抬脚去旁听政儿上课了。

  秦王离开后,荀子松开拳头,将手心的汗在衣摆上擦了擦。

  老秦王气势惊人,入秦之行又关系到儒家的未来和荀子的理想,荀子说出的每一句话、做出的每一个表情都经过深思熟虑,让秦王能够按照他的期望行动。

  但一个暴君是不会希望自己被人带着走的,如果让秦王发现他欲擒故纵,恐怕就会招来祸事。

  还好,秦王显然心情不错,没有将荀子当做敌人,将荀子每一句话都仔细琢磨。

  “你对秦王是不是太过失礼?”荀子低声道。

  朱襄笑道:“我是子楚的好友,政儿的舅父,勉强也能算是君上的晚辈吧?出了这扇门,我对君上毕恭毕敬。回到家后我还将长辈当君上对待,那才是失礼。”

  荀子皱紧眉头思索了许久,长叹了一声。

  他以为朱襄只是单纯地不懂如何与君王相处,现在看来,朱襄很聪明,成长了许多。

  只是这样的成长,蔺相如恐怕不会太愿意看到。父辈总是期待子孙的成长,又心疼子孙的成长。

  “去做你的凉面,我也去看看政儿。”荀子道,“不要做太凉的食物。”

  老秦王年纪大,若吃坏肚子就不好了。

  “荀子放心。”朱襄已经把热茶准备好了,凉面配热茶,肯定不会伤肠胃。

  秦国关东平原上也种植了部分小麦。在朱襄递上文书请求秦王吃饭给钱后,秦王让人送来许多进贡的食材,蜀地和楚地的稻米和关东的小麦都在其列。

  朱襄带来的小麦还没收获,此刻秦国的稻米和小麦即便磨成了面粉,筛了许多次,口感仍旧不太好。

  朱襄在其中加入了土豆淀粉,做成了后世人吃一口会将外卖商家拉黑,但此时人赞不绝口的混合面条。

  从山上采来野菜后,朱襄将野菜榨汁,做成了绿色的健康面条。他用凉白开和硝石做成冰水,将煮熟的面条放进冰水里。待面条变得筋道之后,朱襄取来芝麻油,将面条细心地揉搓。

  “舅父!好香!”

  朱襄回头,嬴小政就像是一只被带着遛的小胖狗狗一样,拉着秦王的手往前跑,秦王好像被他拖着跑似的。

  每当看到这一幕,朱襄就要感慨,自家外甥的胆子比自己大多了。他虽然竭力给秦王展现出无知平民对待长辈的一面,而政儿是真的敢在秦王面前当熊孩子啊。

  “去去去,就算君上来了,你也不该逃课。”朱襄挥着手把嬴小政赶走,“别凑上来,弄脏了面条。”

  “才不会弄脏。”嬴小政伸长脖子看着盆里,“曾大父让我提前下课,怎么能叫逃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