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第211节(1 / 2)





  因为雪姬还要帮华阳王后带孩子、管后宫,相当于秦王柱后宫的女官主管,所以秦王柱为了便于雪姬研究纺车织机,特意给了雪姬一座宫殿做工作室。

  嬴小政是从咸阳宫坐马车来找朱襄报喜,朱襄要见雪姬,自然也要坐马车。

  嬴小政倒是想让朱襄直接骑马去,但朱襄认为太招摇。嬴小政对舅父这种有特权不用的行为嗤之以鼻。

  到了咸阳宫后,朱襄再次一个冲刺跑,没看织机长什么样子,就把前来迎接他的雪姬抱了起来,实现了转圈圈的愿望:“夫人真厉害!”

  雪姬脸红尖叫:“放开!”

  被雪姬一掌劈在头顶,朱襄乖乖将雪姬放下。

  围观众人发出了善意的哄笑。雪姬推了朱襄一下,整理散乱的鬓发,撇着头不去看朱襄。

  朱襄摸了摸鼻子,道:“笑什么笑,你们没夫人吗!”

  “你再说下去,雪姬就要跑了。”蔺贽为害羞的雪姬转移话题,“来看看雪姬做出的好东西。”

  秦王柱笑道:“你夫人堪为妇人楷模。”

  朱襄这才走进人群中,观察雪姬做出来的新纺车。

  朱襄对纺织工具没什么研究,虽然在逛博物馆和看资料时见过传统的纺织工具,对其并没有研究。所以来到这个时代之后,他便没有亲手改革纺织工具。

  不过没有进入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的机器所运用的原理就那些,这个时代的人没运用不是不会,只是没想到。朱襄还在邯郸的时候,便与相和讨论过改革纺织工具,比如运用履带、齿轮、杠杆等原理节省人力。

  人的精力有限,朱襄的精力都用于种田上,没有太多时间去思考其他事,自己也确实对纺织的事不了解,便把这件事放下。

  雪姬身体不好,朱襄不让她下地干活,她便练了一手纺纱织布刺绣的好活。

  棉花出现之后,雪姬领命琢磨棉花纺织的时,与墨家人和工匠们一同摸索,结合朱襄之前所说的理论,就弄出了这个好东西。

  朱襄前世对纺织工具不了解,今生看着雪姬纺线织布,对这个时代的工具还算熟悉。

  现在民间的纺纱工具主要是手摇纺车。织布工具叫踞织机,由两根横杆、一个“纡子”和一把打纬刀组成。

  织布的时候,女子将纱的一头绑在踞织机的横杠上,另一头系在腰间,坐在地上腿伸直纺织,所以叫“踞织机”。

  朱襄知道在贵族家中,家养的织女还会使用一种可以坐着织布的“斜织机”。斜织机下面有两个踏板,手脚并用纺织,比普通农人家中所用踞织机效率高许多。

  雪姬所想出的新纺车,便是从斜织机中取得了灵感,将手摇纺车改成了脚踏纺车,解放纺织者的双手,效率自然提高了一倍。

  脚踏纺车被发明出来之后,秦昭襄王就奖赏了雪姬,将雪姬命为推广和改进棉花纺织的负责人,带领贵族女性纺织棉纱棉布,由上而下向民间推广棉花。

  之后雪姬又在脚踏纺车上进行了改进,将转轮直径缩小,将纱锭提高到了三个。这样纺织效率就提高了三倍。

  但雪姬仍旧不满足。

  如果纺轮能够带动更多的纱锭,是不是纺纱效率还能继续提高?

  雪姬尝试了许多排列都没有成功,研究停滞了好几年。

  朱襄和嬴小政离开咸阳后,雪姬整理朱襄的手稿时,看到了当初在邯郸时朱襄与相和说起的用杠杆、齿轮、履带带动纺织机器的构想图。她发现朱襄所想的履带和齿轮还未用在纺织机器上,是不是能从此入手?

  此时相和正好在咸阳,雪姬拿着构想图与相和商量,然后拿出朱襄为嬴小政书写的简易“力学”书本与墨家人一同学习,尝试在纺织机器中增加新的部件。

  这一琢磨,又是几年,直到朱襄回来,秦昭襄王崩逝。

  雪姬终于将纱锭增加到了六个,将纺纱效率再次提高一倍。

  但众人惊叹的并非纺车的效率又提高了一倍,而是雪姬所研究出来的提高纺车效率的这条路,前面还有很长距离可以走。

  也就是说,雪姬现在所研究出来的纺车不需要多大改变,只需要微调其部件,让其变得更加完美,效率还能继续提高。

  十个纱锭?二十个纱锭?三十个纱锭?经过相和和雪姬的计算,这一切都有可能!

  “如果用水车或者畜力带动,说不定一个转轮能带动近百个纱锭!”相和激动道,“虽然民间不能用,但官府和兵营的织造工坊完全可以用上水车和畜力!”

  朱襄眉头直跳。

  怪不得已经变得较为稳重的胖外甥又来撞他的腰子了。这确实令人震惊。

  “纺纱效率提高至十倍,织布效率是否跟不上了?”朱襄问道,“织机是否也有改进。”

  纺纱效率提高的好处是能迅速将原料变成半成品,以免原料浪费。只要棉麻变成了棉麻纱,之后哪怕织机较为落后,用提高人力的方式也能做出更多的布匹。

  不过朱襄相信,雪姬既然能改良纺车,应该也对织机进行了改良。

  雪姬点头,给朱襄展示了她从斜织机上改良的新织机。

  斜织机的改良只是改变了一下形态,个人织布效率只提高了两三倍。但运用水利和多人协作的织布机所提高的效率就很高了。

  朱襄抚摸着织机上的飞梭,赞叹不已。

  雪姬将飞梭装入滑槽中,一人用飞梭,一人织布,效率比两人各用一架织布机高出了两三倍。

  融会贯通,举一反三,雪姬的智慧真的太厉害了。

  朱襄道:“如果将滑槽两头放上弹簧,让飞梭自己反弹,或许效率会更高。”

  “什么是弹簧?”秦王柱问道。

  朱襄道:“将铁浇灌成螺旋状。浇筑很简单,不过以现在铁的质量,可能弹簧不好用。现在记下来,后世铁的冶炼工艺提升之后,让后人做。”

  这样后代人也有一个改革织机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