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第241节(1 / 2)





  在这个生产力条件下,任何一处蛮荒之地的开发,地底下都埋葬着数不清的生命,同类的血肉成了蛮荒之地变成膏腴之地最好的肥料。

  朱襄曾想过能不能提高战俘的待遇,但李牧只让他别看,别问,别想。

  朱襄还是想了。

  开发蛮荒之地必须用人命填,不用战俘的人命填,就是用秦人的人命填。

  现在秦国刚将南秦之地收入囊中,过多压榨原住民,秦国在当地的统治就会不稳。

  开发蛮荒之地是必须的,填进去许多人命也是必须的,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打仗,战俘,刑徒。

  这一条铁律,从部落时代就开始存在。

  何况李牧对待这些战俘,放眼整个战国也算不错。他制定了类似军功的“立功”制度,只要每日干活够多够好,就能脱离战俘身份,成为秦国平民。

  越人回归部落制后,俘虏在没东西可吃的时候甚至可能成为储备粮。现在他们不仅没有被故意虐待,还有可能成为拥有田地的平民,他们自己都觉得不错。

  俘虏大多是百越贵族的奴隶,他们在百越可没有自己的地。

  总之,用战俘的命填杭嘉湖平原这种事明明很残忍,在这个时代居然还算是“仁慈”了。

  若不是李牧结识了朱襄,被朱襄的思想影响,也不会对战俘如此好。

  朱襄想明白这件事之后,在自己的计划书中勾掉了一部分计划。

  开发吴郡和百越需要大量人力,朱襄知道百越的奴隶们生活得很惨,本想引诱那边的奴隶逃亡,成为秦国的平民。

  现在他明白,如果他这么做了,已经渐渐把自己作为秦人的吴郡平民就要闹了。

  吴郡人当了许久的楚人,虽然楚王自称蛮夷,但楚国作为周朝正统诸侯国,他们已经当作自己是正统的文明人。

  即便他们祖上可能与百越同源,但现在百越是蛮夷,他们是文明人,这是事实。

  让一群蛮夷没有任何代价地抢夺他们的土地,直接成为与他权利等同的人,就像是后世让难民直接入境一样,当地人绝对深恶痛绝。

  这与中原战乱时民众互相逃亡不一样。在中原人心中,其他国家的平民地位与自己等同。蛮夷是完全不同的。

  蛮夷要融入秦人,得到当地人的认可,就必须付出足够的代价。

  比如在垦荒中做出巨大贡献,或者在战争中立下较大军功。

  无代价地对蛮夷好,就是对秦人不好。李牧给朱襄上了一课。

  朱襄能为赵国战俘拼上性命,因为他是赵人。

  但现在他是秦人。

  何况当年就算赵国战俘在长平的境遇也并不好,每天都有战俘缺衣少食或者因为伤病死亡,秦人的后勤可不会覆盖到赵人。

  朱襄在心里默念,人有亲疏远近。他只有一双手,只能握住眼前的事物。

  然后划掉了计划书上的一些内容。

  百越确实能补充吴郡缺少的人手,但李牧和王翦的掠夺就足以弥补这个缺口了。

  李牧和王翦甚至觉得舟师已经玩腻了,两人本来就是陆地战的好手。在不算太好的连绵山地上练练兵,对预演攻打也很有好处。所以他们决定联合蒙武,从江西南下,与蛮越练练兵。

  蛮越部落各自为政,只要压力不够大,没有灭顶之灾,他们会倾向于用秦军削弱敌对部落。

  李牧以前去草原掠夺匈奴的时候就经常遇到这种事。

  所以李牧只要能先把他们打怕,再联系到其中几个比较贪财的部落。他们就会引秦军去攻打其他百越部落,收取一部分战俘和物资作为带路费。

  有些强大的部落甚至可能灭掉小部落,用小部落的战俘向秦军换奢侈品。

  春秋战国,一个独特的野蛮时代,奴隶时代最后的余晖。

  进入封建时代后,封建军队就较少做这些事了,除了卫青。

  卫青攻打草原部落,从来都是掳走他们的女人,牵走他们所有的牛羊,然后赶着牛羊去最肥美的草场,把别人的草吃光。

  西汉特色坚壁清野。

  所以卫青俘虏和杀敌数量可能不比外甥卫青耀眼,但草原人最恨的就是卫青。卫青每打一个部落,几乎就是让那个部落人全部死绝。

  不列入军功的那种死绝。

  李牧对待匈奴人,和卫青半斤八两。

  现在他就把对待匈奴人的那套,用在了对付百越的部落人身上。

  王翦原本走得是堂堂正正(离间计不算)大军团作战路线,跟着李牧混久了,近墨者黑,也学着李牧这些阴损的手段。

  朱襄欲言又止,在烛火前枯坐许久,最后只对李牧和王翦道,对俘虏稍稍好一些,至少不要以欺辱和虐待他们取乐,给他们一条活路,一点只要足够努力能成为秦人的希望。

  朱襄还提议。有些俘虏是整个部落被端走,彼此间有亲属关系。他们可以组成如秦军那样的伍什,一同垦荒立功,最后整个伍什都能一同成为秦人。

  李牧和王翦同意了。

  朱襄的意见并非空中楼阁般的善意,按照他的意见,能更好地激发俘虏的工作积极性。

  朱襄勉强为战俘留下了一条狭窄的刀尖之路,通向一个不算光明但勉强能活下去的未来。

  这就够了。

  这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