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第251节(1 / 2)





  子楚给秦王柱端了一杯加了酸梅汁的水,让秦王柱醒了醒瞌睡。

  秦王柱捧着水杯,全神贯注听荀子骂人。

  蔺贽从袖口里摸出一卷纸和毛笔,毛笔在舌尖上点了几下,无比兴奋地将荀子骂人的话记下来。

  这些都会成为他在朝堂上舌战同僚的素材。

  蔡泽也不由将身体前倾,竖着耳朵听荀子教导。

  子楚看了看友人,也聚精会神听了起来。

  朱襄的双手被荀子抓得紧紧的,听荀子骂人骂得他耳朵都嗡嗡响,唾沫喷了自己一脸,不由哭笑不得。

  这可真的是……

  原来荀子这么讨厌孟子吗?怪不得孟子后世的门徒们也这么讨厌荀子。

  朱襄一边听荀子骂人,一边想起自己学儒时,听到的一些小道消息。

  孟子别看理论很“仁义”,他自己也是个暴脾气,经常与人对喷,骂人特别难听。

  孟子比荀子大一辈,是荀子之前统率儒家的人。孟子在稷下学宫的时候,骂遍众人无敌手,并自诩齐国国君的老师。

  荀子那时候应该在孟子手下求学过。

  孟子和荀子的理论不合,应该在稷下学宫就交锋过。但孟子的喷子功利十足,身手也不差,还压了荀子一辈。在很重视辈分的儒门中,荀子天生比孟子弱一头。

  那时荀子一定被孟子骂过很多次吧?

  朱襄真想看到那一幅画面。

  孟子荀子他都喜欢。如果孟子和荀子对骂,并且对打起来,他就更喜欢了。

  孟子去世得这么早,荀子有了地位之后已经不能与孟子直接对喷,只能写文章遥遥对喷。荀子一定觉得很寂寞吧。

  鲁儒基本都是孟子的门徒。现在鲁儒来到了咸阳学宫,荀子的精神肯定会好许多。

  听,荀子现在骂人骂得多有活力,一定能高寿。

  朱襄将荀子的话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一副神游天外的模样。

  荀子已经喝醉了,都没发现朱襄敷衍的态度。否则他高低会给朱襄来两戒尺。

  荀子骂完人之后,就醉倒了。

  朱襄背起荀子,在秦王柱安排的宫殿住下,服侍荀子入寝。

  秦王柱十分满意这顿饭。他不仅吃到了美味的东西,还看到了不少热闹。

  朱襄离开后,他连热闹都很少看到了。

  哎,自己当太子的时候,群臣也没有那么怕自己啊。怎么现在他们就一副对自己战战兢兢的模样,连热闹都不给自己看了?

  秦王柱晃晃脑袋,那模样像极了嬴小政。

  嬴小政真是集合了前几代秦王所有的“优点”。

  荀子第二日醒来时,朱襄已经醒来。

  朱襄打来水,伺候荀子洗漱,一如曾经两人在家中同住时一样。

  荀子也不因朱襄的身份改变而别扭。

  他坦然地接受了朱襄的伺候后,问起朱襄对鲁儒的看法。

  荀子虽然醉了,但他在醉时的理智很清醒(自认为),记忆也很清晰。

  朱襄道:“他们沉浸在周礼中,以为周礼就是一切,先贤之语不需要更改,看不到世间的变化,这一点很不好。”

  朱襄想起鲁儒与秦始皇在分封制和郡县制上的争斗,以及那几次明明处于下风却非要撩拨秦始皇怒气的“交锋”。

  秦始皇的名声在这交锋中黑透了,但鲁儒又得到了什么?

  他们什么都没得到,这个天下也什么都没得到。

  他们一味与秦始皇斗气,与国与民都没有任何益处。

  如果一家学说对国对民没有任何用处,那这家学说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孔子之后,每一代弟子都在孔子思想上有自己的见解。无论后人是否认可这些见解,但至少每一代贤人都认为根据时代而进行改变是正确的事。”朱襄道,“若是孟子还在,也是不会认这群腐儒为门徒的。”

  荀子冷笑:“正因为孟子死了,他们才敢自称孟子弟子。”

  荀子冷笑后,再次骂道:“这群鲁儒,还不如真正的孟氏贱儒!孟氏贱儒至少还有价值存活在这个世间!”

  朱襄无奈地听荀子又骂那群鲁儒如虫子老鼠,不,连虫子和老鼠都不如了。

  荀子骂完之后,心情好了许多。

  他道:“陪我走一走。”

  朱襄知道荀子有话要与他说,屏退了仆人,与荀子在空空荡荡的宫殿庭院散步。

  为了避免被刺杀,从古至今宫室中就少有栽种树木,只单独建了花园。

  国君不喜欢光秃秃的宫室,大多会去别宫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