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第333节(1 / 2)





  朱襄给了嬴小政一个“之后告诉你”的眼神,然后带浮丘去见李斯和韩非。

  三人见面看上去很和善,实际上心中都有些尴尬。

  浮丘虽悄悄自称朱襄的弟子,但在外人眼中,浮丘也是荀子的弟子,是李斯和韩非的同门。

  现在李斯和韩非已经不装了,高举法家大旗。三人见面时,就难免尴尬了。

  还好浮丘之前弃儒经商,底气不足,所以三人才能维持表面的平和,不至于一见面就切磋。

  朱襄明知道浮丘会和李斯、韩非有“矛盾”,还将浮丘丢给李斯、韩非,自己撒手不管。李牧再次无奈叹气。

  他真不知道朱襄是不是故意的。

  朱襄将浮丘和李斯、韩非可能会产生的“冲突”告知嬴小政,嬴小政笑得嘎嘎叫。

  听到嬴小政公鸭嗓子笑声,朱襄也笑得不行。

  嬴小政哪不知道朱襄是在嘲笑他,就算当着舅母的面,也要与舅父决一胜负。

  这次雪姬没有教育嬴小政。

  在外人面前,嬴小政需要保持周全的礼数。在家人面前,嬴小政就该活泼些。

  在家人面前还端着,那还算什么家?

  打闹时,朱襄看到嬴小政红肿的手掌心,顿时心疼不已。

  他不好当着雪姬的面表现出自己的心疼,以免减弱雪姬在孩子面前的权威,便以处理文书为借口,将嬴小政带到书房擦药。

  嬴小政无奈道:“舅母已经给我擦过一次药了,一边擦一边哭。我绝对不会再冒险,舅母哭得真可怕。”

  用可怕来形容雪的眼泪?政儿或许应该重修文辞。朱襄腹诽了一句之后,说正事道:“吴郡已经无太多我可以做的事,我准备去广陵。吴郡交给你。”

  嬴小政深呼吸:“舅父,我刚说我再不冒险,你怎么就冒险了?广陵在江水北岸,楚国战车可直逼城下!”

  朱襄道:“广陵在江水岸边,若楚国真的派大军来袭,我就乘船回来,不危险。”

  嬴小政顾不上手上还有药油,把着朱襄的肩膀使劲晃:“舅父,你为何非得去广陵!广陵有什么好的!不许去!”

  朱襄道:“广陵那边的地还荒着,现在趁着才七月赶紧去种,年底还能收一次。现在南秦有许多流民涌入,等着开垦荒地,不如把广陵附近的熟地用起来,产量才更高。”

  嬴小政抱着脑袋,摇头晃脑,就像一只大大的不倒翁。

  啊,头疼啊,舅父都说种地了,那自己根本劝不住!

  舅母救命!

  嬴小政立刻跑去找舅母劝阻舅父,雪姬却道:“我也去。在广陵把纺织工坊建起来,也能吸纳许多流民,还能给流民提供廉价的布御寒。”

  嬴小政:“……我也去。”

  朱襄和雪姬:“不许去。”

  嬴小政:“!”我要闹了!

  第184章 广陵郑国渠

  广陵即后世扬州地区,原住民叫邗越,是百越中的一支。

  吴国强盛时,在淮河和长江之间开凿一条人工运河,这便是后世隋朝大运河组成部分之一,邗沟。

  隋朝大运河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将自春秋以来祖先们开凿的古运河连通,航道十分曲折。后世那条笔直的京杭大运河,为元朝重新开凿修建。

  唐朝时扬州依托大运河,变成了后世有名的烟花三月扬州城。现在的广陵虽已经经过开发,但繁华程度远远不如后世。

  原本历史中,春申君改封江东之后,会对苏州(吴城)、扬州(金陵)等地进行进一步开发。

  现在这重担落在了秦国手中,朱襄肩上。

  因多年年久失修,邗沟已经较为破败。不仅不能起航运和灌溉作用,还常常形成水患。

  但邗沟上游在楚国地盘上,朱襄现在没办法整修,只能另修一条水渠,在楚国人想用水攻的时候分流,以免城池农田被淹没,辛辛苦苦大半年的耕种变成做白工。

  朱襄决定要去广陵后,李牧叹了口气:“行,我不劝你,但你向我保证,如果楚国人来攻打广陵,你离开弃城离开。广陵城是守是降,与你无关。”

  朱襄立刻道:“我保证!你看我像是会带兵的人吗?我肯定不给守城的将士添麻烦。”

  李牧知道朱襄不喜欢打仗,也很有自知之明,才同意朱襄去广陵城。

  而且现在楚国这么乱,秦国又有舟师之利,楚王应该不会傻到来攻打广陵城,白白浪费楚国将士的性命。

  至于朱襄在广陵那边种田,若楚军来攻打,粮食都被楚军抢了去这种可能发生的事,李牧以兵家的思维出发,楚兵抢了才好。

  一地粮食算不上什么,现在南秦不缺粮,仍旧缺人。

  秦国的长平君跑来长江北岸种田,楚国人跑来抢光烧光长平君给庶民种的粮食,吴郡又能迎来许多难民了。

  待他率领秦国铁骑正式踏上楚国的土地时,楚人的抵抗也会小许多。

  朱襄闲不住,来了南秦就是做事的。李牧不会因为些许危险就阻止朱襄建功立业。

  其实如果朱襄一个人去长江北岸,李牧还会担忧一下朱襄会不会突然热血上涌做出不理智的事。

  朱襄与雪姬一同去,李牧知道雪姬对朱襄有多重要,朱襄不会拉着雪姬一同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