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穿成庶女的庶子第63节(1 / 2)





  敬源和敬恒正在镜澄湖附近的酒楼包厢,听着下面书生们的动静。天气虽冷,却挡不住他们的热情。

  制成干货的鸡鸭就能保存很久,快马加鞭运送到京城也不过十日,现如今京城人正在享受来自全国的美味,风干鸡就独占了鳌头。

  宋朗旭卖货时非常鸡贼的告诉店家,他们是独家经销商,旁的酒楼都没有,酒楼也是闻弦知雅意,特特把风干鸡作为特色菜推出了,卖的是风靡京城。

  尤其是,京城有名的敬恒先生品尝过此等美味后,当场赋诗一首,赞美此物的味道,这首小诗如今正满城的传唱,甚至有人编成小调,小声哼唱。

  风干鸡一时声名大噪。

  这边的风头还没过去,又有一篇散文开始传唱,名曰《贝雕记》

  “时有奇巧人,采撷水中奇珍,三日选取,三日晾晒,三日打磨,三日雕刻.......终成一副奇景,贝雕图。”

  有人念出《贝雕记》的全文,然后赞道:“不愧是大家之作,读后唇齿留香,字字珠玑,就是文里赞颂的贝雕,我还没有眼缘得幸见过。”

  “听说在江南有一副贝雕屏风,那么高那么长那么大,当时是巡抚母亲的寿宴商人送的礼物,商人当庭展开红布,艳惊四座栩栩如生啊!那仙鹤啊跟要活过来一样,不少人都屏住呼吸,生怕惊走了仙鹤。最后还是巡抚大胆,上前一碰,才知道那是雕刻。”

  “如此说来,竟然是我没有这个运气了,唉!”

  楼上包间的敬源听到此处,勾起半个笑容。

  楼下人开始议论起贝雕的神奇之处,越说越是神奇,吹的特别神秘。

  这时才有人说道,“别的不讲,我在我表叔的姨妈的舅舅家,看过一个小版的贝雕屏风,刚好这么大!的确好看,精致,我从来没见过这样的。”

  有了眼尖为实的证人,这下人纷纷凑到他面前,听他详细解说。

  贝雕之名,越传越广。又因为本身没有任何商铺售卖,成了都市传说。

  蒋学文厚着脸皮给未婚妻家里送年礼,里面就附了一副小桌屏,一副贝雕扇,还让他大大的长了一回脸。

  他的未婚妻卫氏三姑娘高兴的拿着扇子,在闺秀间出尽了风头,毕竟这独一份的东西,从来就珍贵。

  蒋学文收到未婚妻的回信后,砸吧嘴还有点遗憾,要是多来几幅,卫家岂不是高兴坏了?!

  他却不明白物以稀为贵的道理,一心只想着妻子高兴。

  这股流行风气刮的越来越厉害,罗大夫人看着随年礼送来的贝扇,狠心一副不留,全都送给了别的达亲贵戚。

  这独一份的荣耀,还是先让别人去享受吧!现在的罗家享受不起了。

  但是风头刮起来就越来越大,慢慢的就传进了宫里。

  这一日,敬恒跟敬源就接了召唤令,隆庆帝邀请他们进宫一叙。

  敬源时常进宫谈论诗文,隆庆帝也的确是个温厚仁慈的帝王,君臣相欢。

  尽管外头冰雪天地,御花园的凉亭里却温暖如春,一层薄薄的鲛纱透光又透气,丝毫不会影响欣赏风景。

  御花园里凋零的花木上都用丝绸系成花朵模样,依旧还是繁花锦绣的模样。

  隆庆帝端坐其中,桌子上温着一壶酒水,热情蒸腾酒香四溢,好一副雪天饮酒其乐无穷。

  第八十八章

  隆庆帝的文采不错, 时常会有佳句冒出,三人谈兴正浓,就聊起京城的时兴物件来, 不免就说到如今正流行的贝雕。

  尤其是, 《贝雕记》这篇散文还是敬源先生所做, 跟他们聊这不是正合适?敬源还是亲自去看过的, 描述起来更是妙语连珠,精彩纷呈, 听的隆庆帝神情向往。

  “原来世间还有这么有趣的神情,朕竟然没瞧过,真是遗憾。”隆庆帝摇摇头。

  “皇上如果想看, 出巡就是。”敬恒附和,“正好见见万里河山。”

  隆庆帝起了兴致, 却有些意兴阑珊,“算了, 出巡一趟劳民伤财,又要清理道路又要修建行宫,倒不如留在京城, 去附近看看也罢。”

  敬恒真心实意的举起酒杯,“那臣就先替百姓谢过陛下了。”

  有这样一个顾惜百姓的君王, 的确是百姓的幸事。

  这头正聊的高兴,外头匆匆来了一个人,来到凉亭后如释重负, “皇上,可算是寻到您了。”

  “何爱卿寻我有何要事?”

  “的确是要事, 但是,这两人在这里却听不得。”被称为何爱卿的正是都察院的左都御史, 正二品的大官。

  更要紧的是,之前被敬源以一首诗词拉下马的光禄寺少卿,是何御史的表兄弟,两人关系密切,在朝堂上同气连声,共同进退。

  这是要找事啊?敬恒跟敬源对视一眼,彼此都透出这个意思。

  敬源冷哼,他立身正,还怕人告黑状吗?还撞进他面前,只有铩羽而归的份。

  果然,隆庆帝并没有立刻屏退他们,反而说道:“这是如果跟两位爱卿无关,自然要让他们退下,如果跟他们有关,听过你禀告后朕依旧还要召他们来,倒不是一起留着听听。所以何爱卿,这事到底是有关还是无关?”

  何御史一时语塞,不情不愿的说道:“跟他们有关。”

  “那就留下听吧。”隆庆帝拍了板,何御史也无可奈何。他拱拱手,朗声道:“那臣就直言不讳了。”

  “臣这次要说的是,一告,照城知州赵辰之,目无君上枉顾法纪,竟然把珍品流入民间,丝毫没有呈上御前的打算。”

  “二告敬源,竟然还作文伪饰,替赵辰之宣扬名声,令市集中的贝雕一时无两,竟然涨到了五百两一柄的价格!这不是在吸取民脂民膏吗?枉他平时还常说自己体恤百姓,替自己博一个好名声!”

  他说完又恨恨瞪了敬恒敬源两眼,再次强调:“臣身负御史之责,监督百官体察百姓本就是臣的本分,既然发现了此事,就应该从实禀告,绝不姑息。”

  敬源心里一突,看何御史那副信誓旦旦的样子,就知所言非虚,此事该如何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