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运动让我发家致富[年代文]第22节(2 / 2)


  看,友谊的小船翻车了吧!沈海都开始掐腰骂人了,也不知道跟谁学的。

  跟谁学的不用细究,有了这么一个打岔的,总算是让沈冬一行人能顺顺当当的离开了。和来时不同的是,这会儿不只有他们兄弟姐妹四个,二叔拉着板车和他们走在一起。

  “二叔,这会儿去公社干嘛?人家应该才上班吧。”

  “听人说,昨儿就上班了,这会儿去正好,人少,寻人说话也能多磨磨时间。”

  磨时间?干啥要和人磨?

  那自然是和种地有关的事儿呗,乡下农民,最关心的也就这么一个事儿了。

  “上头分下来那么些个技术员,不早点去和领导们磨,留下个深刻的影响,人多粥少的,能轮到咱们村?”

  啊?抢技术员?这人还得抢?就如今这局面,只要是有利于增加产出的事儿,怕是不用你们去找,人上头也会派人轮着来教一遍吧。

  “怎么不想要了?谁先谁后这都得看上头怎么安排,你说,这要是将咱们村放到最后,那能成,一个不好,等人来的时候,春耕下种都完事儿了。”

  哦,要这么说,这是该多上心些,不是听到这话的沈家兄妹没有大局观,只顾着自家啊,这事儿放到谁身上,多半也都是这么想的,毕竟胳膊肘往里拐嘛。

  不过这事儿怎么让沈二叔去?他既不是村干部,也不是有门路人脉的,就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村子里的干部难道不怕他白走一趟?

  “那肯定不会,也不用担心,我们那是轮着去的,只要公社那边办公室有人,基本两天去走一趟,争取让公社的每一个领导都知道我们迫切的需求。”

  噗,合着你们这是用人海战术耍无赖啊!

  “不然呢?这灾荒是过去了,可人心里的那股子差点被饿死的恐慌却依然还在,哪怕是为了多攒点粮食,让人心里安生呢,也得多上心啊,宁可让领导们觉得咱们烦,也不能放过一丝一毫的可能。”

  二叔的脸上无奈的表情很明显,同样的,他眼里的坚定也很清晰。他确实不是干部,也不是哪个领导的谁谁谁,去了基本属于刷个存在感,可他是村子里的一员,是老沈家的爷们,是家里的顶梁柱,他哪怕再没本事,也得为全家、整个老沈家,甚至是整个村子努力呀。

  寒风吹得人满脸发青,不过是才出村,眉毛上就像是结了冰晶一般,眨一下都能感受到一丝凉气,让人每走一步都想缩着脖子哆嗦。

  可形容再怎么狼狈,当沈二叔说起这番话的时候,沈冬却觉得,自家二叔特别的伟岸,这无关身材和长相,而是一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担当。

  “二叔,其实出了技术员,想增产增收,还有别的路可以走。”

  许是被触动了心中感性的一面,许是因为这是自家二叔,小心谨慎惯了的沈冬难得插了嘴,引得二叔和沈夏都下意识的转头看了过来。

  “大哥,你还记得你是怎么短短的时间就考过了正式工考核的不?”

  瞎,还真是差点忘了这个。

  沈夏被提醒了,一巴掌拍到自己额头上,然后满脸不好意思的对着二叔说到:

  “是我疏忽了,二叔,这技术员有本事那也是老师教的,书里学的,若是咱们能弄到书呢?那是不是即便技术员不能及时过来,咱们村子也能自己摸索着改善改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可是老人家说的,听他的话一定不会错。”

  “老人家的话是不会错,可问题是,咱们村子里有几个读书人?就是书真有了,有几个能看懂的?叔知道你们是好心,是为了村子才出了这么一个主意,可这办事儿啊,最忌讳的就是半懂不懂,半瓶水晃荡,那是地,关系到所有人吃饭问题的地,怎么小心都不为过。咱们可不能胡来!”

  这绝对是老成持重,有道理的想法,有书读不懂……那确实反而好心办坏事儿。不过自来办法总比困难多对吧,看,沈夏因为沈冬的提醒,脑洞打开了,所以一转眼就又有了个主意。

  “村子里没有人读得懂,可这并不是说咱们周围就没人能读懂了呀,比如小学的老师,他们文化水平可以吧!还有种地的经验,让他们来帮忙读,结合实际分析,那能差到哪儿去?”

  咦,要是这么说的话,好像这法子还真是可以?毕竟能当小学老师的,那怎么的,也得有个初中毕业是吧,这样的的文化水平,即使是上头派下来的技术员,大差不差也就是这样了。

  那么如今问题来了,这书又该从哪儿寻摸?

  “农校啊!这地方能少了这个?这都是他们的课本,找农校的关系,这个总比去公社大院里磨人容易吧?”

  这倒是,乡下地方,亲戚之间攀关系什么的,那是最容易了。只要周围有亲戚的亲戚,和农校能搭上一层皮,那他们怎么都能找到人。

  比如隔壁村某某家媳妇娘家的弟媳妇的兄弟,好像就是在农校读书的?还有那谁谁谁家的亲家兄弟的表侄子,是农校后勤处的老师?等等。

  反正吧,出了这主意之后不过是一个礼拜的功夫,沈夏都还没来得及用自己的人脉帮着寻关系呢,那头沈二叔就捎来了信,说是村子里的干部已经和农校搭上线了,不仅如此,因为他们村积极主动的态度,还引来了农校某位老师的注意,在熟人牵线下,已经有了下乡帮他们看看的意思。

  哎呦这事儿办的呀,沈冬都为沈二叔他们的效率给惊着了!这年头的人也没小说里说的那么木讷不知道变通嘛,还有这会儿的专家居然这么好请?这可真是够接地气的。

  第33章 节礼、跳级

  沈二叔那边的事儿属于后期操作, 这个暂且不说,这会儿咱们先回过头来看沈家兄弟姐妹们回到镇子上之后的事儿。先头就说了沈冬在家里攒下了不少的东西,就准备借着年节的时候,好好的走一波的礼, 给沈夏积攒下点人脉情分, 为以后涨工资做准备。

  什么?沈夏才十六, 年岁太小?刚升了正式工,上头不会那么快就再给他机会?或许吧, 可即便这样, 这人情难道就不用走了不成?上一次沈冬升正式工的事儿里,这些走动的人家可是给了不少方便的, 哪怕这多是早年沈父留下的遗泽呢, 那是不是也该回个礼, 表示一下自家知道好歹,知道感恩。

  再一个, 人情这东西,越是没求人的时候走动那就越显得心诚, 若是真到了关键时刻再上门,你这是走礼还是利益交换?临时抱佛脚什么的, 终究上不得台面。

  沈冬虽然不是什么社牛,更算不得人精子, 可大面上的道理还是懂得。所以她对这次的走礼那是相当的用心, 尽量照顾到方方面面。

  “大哥,你看这布怎么送?要不裁成三块分给三家吧。”

  “三块?这一共才多少?分成三块,一块才能做个褂子吧, 这送了……人家怎么做衣服?要不分成两份吧, 好歹也能做个正经衣裳。”

  沈夏啊, 还真是实诚人,自打知道了沈冬的小秘密,心下就越发的少了算计,总觉得有老爹的遗产在,又有沈冬那时不时的补贴,日子过得轻松,做事儿就越发的大气了。

  可平日出事儿能大气,往上级领导那边送东西能太大气?那不符合他们家明面上的情况呀,一个不好可是要闯祸的。他们一个个才几岁?一下子拿出那么多稀罕东西,是偷得还是抢的?这年头名声最是要紧,哪怕只是一点子怀疑呢,都能毁了一个人的一辈子,不,甚至可以说是毁了一家子的一辈子。

  沈冬看着这样的大哥,微微叹着气,没好气的反问他:

  “大哥,就咱们家这情况,你说,咱们一年能省下多少布票?能给上一身衣服的布是好,可太好了,别人会怎么想?会不会觉得咱们条件不错?会不会怀疑咱们东西的来处?人家要是问了,咱们又该怎么答?这些你都想过没有?”

  肯定没有,不然这会儿沈夏的表情也不会那么迷茫,眨着眼睛半响才明白沈冬到底是什么意思,满脸尴尬和迟疑的问:

  “你的意思是,这样送……是咱们尽了全力的意思?可这,这也太那个啥了点。”

  “这块布是不大,可这年头有几个人做衣裳用的全是新布?还不都是拼凑的多?再说了,成人做衣裳不够,可孩子却绝对够用,若是孩子小,添上几块大零,就是做一身都能凑合了。”

  你要这么说的话,那这布确实够,最多就是两个袖子用旧衣服上拆下来还体面的布料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