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亡国公主登基了第148节(2 / 2)


  昭昧噗嗤一笑:“那可够屈才了。”

  李素节难得刻薄道:“能进弘文馆,不知道是多少人的梦想呢,即便是管开门的,多少人想当也当不上。”

  比起成为官员,进入弘文馆简直是清流理想,一旦置身其中,便相当于朝廷盖章的“文人”。故而,令男文书进入弘文馆,他们非但不会觉得屈才,甚或觉得得意,再比起被“下放”到不知那个犄角旮旯的女文书们,他们自然志得意满,不会再计较制举的事情。

  如此,他们占了名声的便宜,而她们则得了实际的便宜。

  “妙啊!”昭昧大笑,忽而狡黠道:“我连安排他们做什么都想好了!”

  李素节问:“做什么?”

  昭昧目光流转,卖个关子道:“先不告诉你。”

  李素节没有追问。等文书科选拔结束,她自然会知道。

  然而,在知道男文书的工作内容之前,李素节率先得知了另一个消息。

  昭昧在朝堂上,面向所有朝臣宣布:她要编修周史。

  编修史书是青史留名的大事,昭昧刚一抛出这讯息,朝堂立刻热闹起来。极为难得的,此次无人反对,关注的焦点全在由谁来主持修撰上面,她话音刚落,只过了片刻反应的工夫,就有几个官员站出来,提议合适人选,将她打算开口的后半截话都堵在了嘴里。

  等几名官员发表了恳切的推荐语后,昭昧才道:“谁来主持编修,朕已经有了人选。”

  门下官员立刻问:“敢问何人?”

  编修史书历来为文士主持,弘文馆正归属门下,他们尤其关注此事,自以为必然花落自家。

  这想法倒也没错。

  很快,昭昧道出一个名字。

  “这——”朝臣们惊愕失语:“这——”

  昭昧指定的那人,虽是门下官员,却完全不在众人料想之内。

  只见门下队伍的尾部,施施然走出一名官员,行礼道:“臣在。”

  “陛下!”站在前头的门下官员立刻扬声:“此举不妥!”

  昭昧听着话听得耳朵起茧,现下再听,竟觉得有趣,问:“哪里不妥?”

  门下官员道:“修史当取德高望重、博闻多识者,可这、这崔主事以科举入仕不足一年,又年纪轻轻,全然不晓前朝旧事,怎能监修前朝史书!”

  “哦。”昭昧道:“那敢问卿,有何寿齿四百年的博闻多识者推荐啊?”

  那官员已经做好推荐的准备,闻言正要开口,忽然反应过来,噎得一声不吭。

  昭昧轻笑:“看来是没有了。既然找不到活了几百年的老妖精,那么,五十岁的和二十岁的也差不到哪里去吧——谁都不曾亲眼见到周朝开国。”

  门下官员仍坚持到:“修史书以为后世之鉴,而崔主事本在闺阁当中,常年不见外事,眼界所限,怎能如实纪闻,所撰之史,又怎能流传后世——”

  昭昧摆手:“只她一人又修不成史,不是还有你们吗?”

  “可决定权却在她——”

  “够了。”昭昧一言打断。她坐直了身体,扫视全场,问:“你们都有意见?”

  那眼神一瞥,所有人脑中都浮现出何廊中死时的场面,顿时脖子发冷,身体一抖,纷纷低头,再没人吭声。

  “既然众卿都没有意见,那便由崔主事主持此事,选拔有识之士参与,门下省全力配合,弘文馆开放一应典籍以供参阅。”昭昧一锤定音。

  自从杀了何廊中,无论是否阳奉阴违,至少朝堂上,再没人敢顽固地和她呛声,昭昧终于感受到支配权力的痛快,见此事落定,再无人反驳,便接着说起了下一件事。

  “另外,”昭昧道:“自今日起,朕欲向天下征书,不拘类别、不拘版本,凡献书多者,按量分级,以定奖励。”

  这是宣告,而非商议。

  撂下此话,不顾众人如何反应,昭昧就宣布退朝。

  她一路返回辉光殿,不多时,李素节便来到,开门见山地问:“你要编书?”

  “是。”昭昧点头。

  李素节道:“其实有些早了。”

  编书的背后是鲜明的政治立场。受前代焚书坑儒的负面影响,自那之后,历朝为统一思想,不再明目张胆地毁坏存世书籍,他们选择了更迂回而可接受的方式,即编书。

  无论是丛书还是类书,想要编书,首先便要征书,举全国之力,将世间所有藏书都汇聚宫廷,如此,该留的、该毁的,便经此得到确定。

  所谓明面上的有征有还,实则建立在无人敢真正向皇帝讨要书籍的绝对权威之上,那些不该留的书便莫名消失,不该出现的语句便再无痕迹,倘若民间没有旁的遗存,它们都要就此消失在历史当中。

  故而,编书于众多文士而言,无异于文化浩劫,但于一朝政权而言,却是维持稳定所必要的一次清洗。

  正因如此,凡一朝建立,待格局稳定,总要下旨修书。

  大昭也要走这一步,甚至,她们要走得更深更远。可现在的确不是好的时机。她们仍面临千头万绪,许多问题没有解决,政策尚未稳定,未必能为编书提供十几乃至几十年的稳定环境。

  昭昧亦深知这一点,说:“现在只是征书而已,等书籍征收结束,恐怕也要到几年之后了。”

  李素节恍然:“这莫不是你给那些男性文书们找的工作?”

  “是啊。”昭昧促狭道:“要他们去整理典籍不是正好,整理完了,还可以让他们抄。”

  “的确是份好差事。”李素节忍俊不禁,又想起旁的事情,道:“崔主事只是从八品官员,你却要她统筹整个修史的工作,只怕阻碍重重。”

  “她的靠山是我。”昭昧道:“如果她足够聪明,就知道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