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亡国公主登基了第148节(1 / 2)





  只是卧病在床的臣子们见了昭昧,似乎病情并未见好,各个蓬头垢面、衣衫不整,面色苍白得好像当真久病不愈。

  饶是如此,当每人身边都配合一名负责“看顾身体”的刀锋营战士,霎时间,清冷的朝堂热闹起来。

  昭昧满意地微笑:“很好,现在上朝。”

  这次朝议,被请来的大臣们各个战战兢兢、如坐针毡,自然是没有精力在关注旁的,也成功学会了闭嘴。

  朝议刚一结束,他们就溜得比贼还快。

  昭昧看他们腿脚麻利的背影,对李素节道:“看来他们明日都能痊愈。”

  李素节无奈道:“你已经与他们针锋相对得够了。”

  昭昧道:“我只怕他们还不识时务。”

  李素节问:“这样对峙下去,谁来做事?”

  昭昧道:“我杀了何廊中,他们怕死,自然不敢反抗。”

  李素节道:“他们是不敢明着反抗,可他们各负其责,一旦消极怠工,你又要如何一个个查过去?”

  战乱时,昭昧领兵,谁敢不从便手起刀落,问题总能迎刃而解,可做了皇位,事情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道理她自然懂得,因此开女科时,遇到朝臣阻碍,便压下怒火去寻找解决办法,最终分化制衡,达成目的。可是女学对累世书香的世家来说没有那么强大利益吸引,也就没有了分化的可能。

  昭昧道:“若有更好办法,也不至于出此下策。”

  “也不是没有转圜的余地。”李素节道:“所谓恩威并施,威已经有了,接下来便该是恩了。”

  昭昧问:“你又有了什么想法?”

  李素节吐出两个字:“制举。”

  她说:“这几日我总在想母亲的那个问题,所有这些政策要怎样确保落实。”

  昭昧皱眉:“这便是你的答案?”

  “不错。”李素节道:“开制举,选拔女男文书。”

  第130章

  文书, 便是公文案牍,选拔文书,顾名思义, 是选拔处理公文案牍的人,听起来与政策的落实并无关联。

  待昭昧细问时,李素节道:“女科选拔的是官员, 门槛终究高了些,能够中举的女子至今仍寥寥无几, 但制举却可以选拔专业人员,文书科是我暂定的名字,意在选拔那些识文断字能够处理最基本事务的人,这样一来,门槛降低,就能招到更多的人。”

  昭昧道:“可门槛降低, 她们能做的事情也少, 选她们出来要做什么?”

  李素节道:“派她们到地方去。”

  昭昧有所明悟:“为地方做事?”

  “是。”李素节道:“政策难以落实, 在于我们对地方的掌控能力还很薄弱,已成体系的官僚机制自有其运转的惯性,一时又难以更改,倒不如直接建立新的机构。”

  昭昧了然道:“选拔足够多的文书,将她们派驻到地方,借案牍处理之便, 而行监察之实?”

  李素节笑着点头:“她们或许会被地方官员架空, 但只要她们人在那里,那么, 那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就不可能完全瞒住她们。至于能否收获更多, 就要看她们各自的能力了。”

  昭昧眸光清亮:“这样一来,任何政策的落实都可以交给她们监察,一旦发现问题,立即上报,我们就能得到最新的消息。”

  但很快,她又锁起眉头:“如果这样,那怎样建立一个足够高效的信息传递机制,就成了关键。”

  按大昭现状,选拔出的文书们极可能是文弱女子,一旦发现什么问题,关系到地方官员的切身利益,她们想要传递信息,就很可能遭到截断而难以反抗。

  “这一点我也想过了。”李素节道:“我们不单单要派出她们,还要派出另外一些人来陪护她们。”

  昭昧问:“你有合适的人选?”

  李素节点头,说:“暗鸮。”

  战争时期,暗鸮作为斥候运用到对敌作战当中,现在大昭整体进入和平时期,斥候跟着闲置多半,正可以借此机会利用起来。

  “依数量算,应当可以保证每一名文书都能配备一名暗鸮,她们的实力虽然算不上高手,但较一般士兵更为精干,尤其长于侦查,能够发现存在的问题,正适合协助文书的工作。”

  这念头显然经过了深思熟虑,李素节想到的还远不及此。她说:“一旦这个机制能够正常运转,逐步成熟,我们便可以倚靠暗鸮在大昭境内建立完整的地方监察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她们的作用。”

  跟随者李素节的描述,昭昧已经在脑中勾画出初步图景,声音也略带激动:“如果能够发展起来,那么就可以同步替代现有的监察机制。”

  非但能够解决对地方控制不足的问题,还一举多得,既可以为更多女官提供岗位,还可以逐步削弱现行体系的顽固势力。

  “果然是个好办法!”昭昧道。

  李素节一笑,不忘提醒:“只是,我们要同步选拔男性文书。”

  “我知道。”昭昧想起这话茬提起的前因,脸色又落下来,不客气道:“如果不同步为男子开制举,他们又该发疯了。”

  “但不必让他们也到地方。”李素节道:“否则,我们的计划就毫无意义。”

  昭昧粲然一笑,扬眉道:“我猜你已经想到了。”

  “是。”李素节也笑:“我想让他们入弘文馆。”

  弘文馆为学术机构,掌典籍校勘,历来是文学荟萃之地,本朝沿用前朝设置,设学士、校书等职,并招收学生,显然,比起选拔官员,文书科更倾向于选拔吏目,选出的人才不可能直接受职为官,但又不可能留做学生。

  李素节道:“横竖只要他们做个流外的令史,再不济,做个掌管开关门户的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