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1节(1 / 2)





  迎春咬了咬嘴唇,好心给老太太解围,怎么就把自己套进去了,真是不长记性,活该倒霉呢。

  男女两席不过隔水相对,彼此说话都听的十分清楚,此时便听宁珊遥遥笑道:“这可不敢呢。先前把我妹子的嫁妆放在贵府都悄没声儿的就改了主儿了,如今再把我妹子也换了个主家可怎生是好?”

  这话说的,当着面就把史太君和王夫人的脸打得“啪啪”作响,这还不算,话里话外的,还带出了贾家卖女求荣之意。偏偏,她们还真就是卖女求荣的。好端端的一个国公府“嫡长”孙女儿,说卖就给卖进宫了,还是花着钱送进去,跪着求着要伺候人去。

  薛姨妈听的咋舌不已,这个宁大爷是真的一点儿不给老太太面子呢。她是知道宁珊的真正身份的,说实话,不管是所谓四王八公还是四大家族,对于宁珊的出身都是心知肚明的,只是谁也料不到,他一遭回来就把整个大房捧上天,却把二房踩到泥里还要多压一层石头。虽然说二房都是自作自受的,但宁珊不把他们放在眼中的轻蔑也着实让人难受的很。

  迎春一听到话里带上了她,顿时微红着脸,什么也不肯说了,还是黛玉看在老太太一直待她还算不错的份儿上给解了围,撒娇道:“但凡是什么东西,任凭再好呢,天天听也是腻味得紧,不知怎么地,外孙女儿也是今日想听戏呢。老太太且叫她们来唱一出吧,不拘什么戏,横竖图个热闹。”

  史太君见黛玉话中还是向着她的,总算有了一丝丝安慰——这个她给宝玉看好的媳妇儿没有被大房收买过去。当下便顺着黛玉的话儿,叫人去传了十二个小戏子过来。

  不多时,只见一个婆子走来,请问贾母说:“姑娘们都到了藕香榭,请示下:就演罢,还是再等一会儿呢?”史太君道:“这就叫她们演习起来吧。”那婆子又问道:“演习什么曲目?”史太君就道:“今日是我玉儿想听,就让她点。”

  黛玉十分推辞,只道有老太太在,轮不着她去点头戏。史太君笑着搂着她道:“难为我玉儿开口想听一回戏,就让你点,咱们都可着你来。”

  对面贾赦听到了,撇撇嘴,小声道:“迎丫头还好心给她台阶下呢,人家压根儿就不把我大房放在眼里。”

  宁珊捻着小半块樱桃乳梨花酥,边吃边道:“也不冤啊,咱们不是也没把她们放在眼里么。”贾赦一听就乐了,连连称是,自己也捡起一块酥饼,咬了一口,道:“老太太确实会享受,她这里的吃食都比别处新鲜些儿。”

  宁珊道:“是南边的风味儿吧,改日我给你找个江南厨子便是了。”

  贾琏凑趣儿道:“大嫂嫁过来的时候,陪嫁两个御厨更妙。”

  宁珊斜乜他一眼,嘴角却带着笑,若是璎华公主当真喜欢宫中的菜品点心,别说去请两个出宫养老的御厨,他就去要两个现役的也不是多大难事儿。

  这边闲聊半日,女眷那边总算点好了四出戏:第一出《豪宴》,第二出《乞巧》,第三出《仙缘》,第四出《离魂》。十二个小戏子匆忙妆扮起来,不一时,只听得箫管悠扬,笙笛并发;正值风清气爽之时,那乐声穿林度水而来,自然使人神怡心旷。再看台上扮演形状,一个个歌有裂石之音,舞有天魔之态,虽是妆演的形容,却做尽悲欢的情状。

  宁珊对听戏不是很有兴趣,但也承认,这老太太不作妖的时候也的的确确是个会享受生活的人,不论吃穿,还是度用,又有戏曲,还爱游园,是个极懂生活乐趣的。一般说来,能把日子过的惬意的多是聪明之辈,只是不知道为什么,这个本该聪明的老太太却在二房这件事上糊涂到了极点,简直就是撞塌了南墙也不回头的架势。

  难道那宝玉生来带的那块玉就真的有那么大的魔力,把一干人都迷的神魂颠倒,以他为尊?这块玉是能帮他科举呢,还是能帮他征战?宁珊好奇不已,忍不住问贾琏道:“你那个堂弟,贾宝玉的那块玉,到底有什么了不起?”

  贾琏回道:“我也没认真看过,只知道是一落草就衔在口中的,若说特别,大约只是来历十分特别罢了。别的,还真没看出有什么灵验。”

  一旁贾赦听了,大包大揽道:“珊儿你可想瞧瞧清楚,我这就去让他送来给你瞧。”说着,也不等宁珊拒绝,冲着对面就喊道:“宝玉,你那块玉拿过来,让我们鉴赏鉴赏。”说完,猛想起来,又加了一句:“你宁大哥想看。”

  宝玉一听,不等史太君发话拒绝,立刻颠颠儿的摘下来,亲手捧着给送了过来。宁珊见他这般殷勤,也不好冷脸,更兼十分想把他从自己妹妹那堆儿里拖出来,便给了个笑脸,拍拍身边椅子,道:“略坐坐,待我细瞧一番。”宝玉麻利的贴着宁珊坐下了,还回了一个梦幻般的傻笑。

  宁珊微微拧一下身子,离着宝玉略远一些,可明面上看却是想借着光线看清楚的样子。只见他把那块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的玉石托在掌中,迎着日光细细读出上面的文字,正面乃是——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反面则是——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若真照着这上面所说的,倒的确是个宝物。

  可是贾家怎么就敢给宣扬出去呢?连皇帝都盼着仙寿恒昌呢,皇觉寺还不能保证除邪崇,大理寺也不见得一定就能疗冤疾,钦天监也不敢说自己就能预知祸福,这块宝玉倒是大包大揽了全部,也不怕皇家以文字狱下罪?又或者是,正因为有了这块玉,怕会招来祸患,因此故意把贾宝玉养成一个废人,让他文不成武不就,连人情世故都不通,就这么浑浑噩噩一辈子,也能得个寿终正寝?

  这么一想,此人倒有几分可怜了,就为了一块不知道是真是假哪里跑出来的玉,一辈子都要做一个碌碌无为的庸才。男子汉大丈夫,一生活成这样,也着实憋屈。有那等有血性的,早该抹了脖子,再去投一胎算了。

  这却是宁珊高看贾家众人的智商和贾宝玉的胸襟了,人家巴不得把这块玉宣扬的全国皆知,还以此洋洋得意呢。宝玉更是喜欢混在女儿堆中,倘若他知道因为这块玉,他一辈子不用走科举入仕途,准保一天三炷香的供起来,再也不会随手发狂就砸了。

  第123章 怼怼要么

  宁珊浮想联翩, 看的时间就有些长了,宝玉见状, 涎着脸凑过去, 主动帮忙注解道:“我这一块是落草时衔在口中的, 也不算什么稀奇,宝姐姐那里有一块金锁, 乃是一个圣僧给她的, 连带着一副海上仙方并八个字, 和我这个倒恰是一对。她的就写作——不离不弃芳龄永继。”说着,就要跑去找宝钗要她的金锁看。

  宁珊急忙制止了:“姑娘家的随身东西, 还是不要看了。至于是不是一对,那也是你俩的事情,我管不着, 也没兴趣, 顺便的, 这玉你且拿回去吧。”

  宝玉却笑嘻嘻道:“宁大哥哥喜欢这蠢物, 是它的福气, 我一见宁大哥哥便觉亲切,好似我亲哥哥一般,不若就送给你了。”

  这边的对话,顺着水, 配着乐曲之声, 飘飘摇摇的就传到了对面。先是宝钗听见宝玉大大咧咧将她的金锁说了出来, 还说出了“乃是一对儿”的话语, 又羞又悔,几乎落下泪来,生怕宁珊就此误会了她是个不检点的女子。

  紧接着就是史太君,听见宝玉要把他的宝贝送人,急的不顾分寸体统,高声叫道:“宝玉不可胡闹,那是你的命根子。你娘挣命生下来的随你一起落草的神仙物件,岂可随便送人?”

  贾赦哂笑一声,也提高声音道:“我儿才不会要那蠢物呢,成日听你们说,衔着这块玉落草,一定会有大造化,却也没看出来那造化是在哪里。而且世人多道,生有异象必为妖,没得要了这破玩意儿,妨碍了我儿大好前程。”

  说着,抢过那玉塞在宝玉怀里,贴近了他,小声嘲笑道:“快去寻你娘吃奶吧,别混在我们这些国贼禄蠹堆儿里,仔细腌臜了你这水做的干净人儿。”

  宝玉一听“国贼禄蠹”四个字,顿时想起了他爹赏的那一顿死命的板子,吓得脸色煞白,这四个字,是此生再也不敢说,不敢听的了。今日见贾赦用这话来嘲笑他,顿觉股间都隐隐作痛,恨不得下一秒就跑回史太君怀里去求抚摸,求安慰。

  贾赦后面的话史太君那边是听不见的,但光是听到贾赦贬低宝玉的玉就够她生气的了,喝道:“你一个做大伯的,就这么跟宝玉儿说话?可还要个脸面体统不要?”

  宁珊笑道:“我自前次回京开始,便听着满京城都道我父是个老不修的混不吝,最是个不顾及体统脸面之人。还说这话乃是贵太夫人亲口说的,怎么太夫人却似不甚清楚的样子?敢情是有人诽谤我父亲却冒用太夫人的名义?这事儿可要好生查一查了,若是白白让我父亲担了这么多年的污名,都愧对我那刑部尚书的顶戴花翎!”

  史太君被狠狠噎住了,鸳鸯急忙上前猛一击胸口对应处的后背脊梁,顿时咳嗽出声,一口气总算是缓了过来,但一时半会儿却开不得口了,只能让鸳鸯轻轻揉着顺气。

  邢夫人却趁机插话道:“可不就是这样,我还没嫁过来呢,就听人说老爷是个混不吝的,又文不成武不就,没有本事,没有能耐不说,却还脾气极坏,不似废人胜似废人。为着这个,我当年还在家中哭了好几场呢,只道自己命苦,也就认了。谁成想,老爷竟是个经天纬地之才,这才一两年的功夫,爵升侯爷,官至五品,还屡屡被上官嘉奖,连皇上案前都挂了号儿的。真是不知道那些污蔑我们老爷的谗言恶语都是哪里流传出去的。要我说啊,就该让我们大爷好生查一查,也让那等小人进顺天府大牢去坐一坐,方才知道诽谤侯爷是个什么下场呢。”

  史太君和王夫人瞪向邢夫人的眼光凶狠的恨不能生吃了她,邢夫人却毫不在意,已经乐的满脸红光,今日有宁珊就坐在对面给撑着腰呢,还不趁机把火气、怨气都撒出去,且等什么时候?

  两人扭头又去瞪迎春,想看看她是个什么说法?好歹名义上,迎春是跟着二房长大,在老太太身前养了十来年的,就这么坐看她娘欺负她们不成?

  迎春扭着衣袖上的绣花,也不抬头,装的跟个聋子似的,就好像听不见嫡母是怎么挤兑祖母和二婶一样。探春屡屡用眼神示意她阻止邢夫人,却就是递不过去,因为迎春压根儿就不肯抬头。

  尤氏带着惜春也窝在一边,一声不吭的只管喝茶吃点心。尤氏是一心攀附着宁珊并贾家大房的,犯不着去帮偏心眼子的老太太和无能又无为却野心勃勃的二房,而惜春则是真的没听懂,或者说,听懂了,却觉得人家赦大婶子说的挺对的,本来赦大叔就是被羞辱污蔑了的。又有宁珊的话在前面,一心崇拜宁珊的天真单纯的惜小姑娘只觉得所有跟宁大哥哥站在统一战线的人都是正确的。

  气氛僵成这个样子,戏也听不下去了。自觉已经奚落了史太君等人,替父亲出了气的宁珊便示意贾琏去打破僵局。贾琏偷懒儿,甩给凤姐儿。凤姐儿便出来打圆场道:“大厨房里来传话,宴席都齐备了,老太太,咱们是这就过去呢,还是您老还想再听一会儿戏?”

  史太君缓和了一下脸色,问道:“不听了,过去吃酒,摆在哪里了?”

  凤姐儿回道:“不远,就还在藕香榭附近,那山坡下两棵桂花开的又好,河里的水又碧清,互相倒映着,人看着也清朗,心情也阔达些。”王夫人没忍住,又狠狠瞪了凤姐儿一眼,凤姐儿扭头不理,只上前扶着史太君走出亭子。

  对面,贾珍也一脸殷勤的主动扶着贾赦往出走,一面还示意贾蓉、贾蔷两个去伺候宁珊和贾琏两个叔叔,宁珊笑道:“几时我若是用人搀扶着走路了,也该告老还乡了。”说着,自己抬腿走了出去,和贾赦并肩。贾赦也不以为忤,反倒乐呵呵的一手任由贾珍扶着,一手抓着大儿子的衣袖,一甩一甩的走着,若是再年轻个几岁,保不齐都要蹦跶起来。

  这藕香榭盖在池中,四面有窗,左右有曲廊可通,亦是跨水接岸,后面又有曲折竹桥暗接。因要登岸,众人便都上了竹桥,只听得一片咯吱咯喳的声音,贾赦当即道:“她们先走。”心中暗想,这竹桥也不知道能承几个人,若是塌了,自己可别跟着遭殃。

  一时女眷们都过了桥,进了一处亭子,史太君见柱上挂的黑漆嵌蚌的对子,便命人念,当时只有黛玉和凤姐儿两个在身旁,凤姐儿又不识字,黛玉便念道:“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写竹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