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第334节(1 / 2)





  ……

  李牧第一次给蒙恬布置单独的任务,小将蒙恬十分激动,见朱襄时居然披了全甲,被朱襄笑话了一顿。

  兵卒由蒙恬管理,朱襄只过目了随行工匠的名单。

  工匠有名有姓的不多,大部分都是庶人那种很随性的名字。朱襄扫了一眼名单,视线在一个名字上停驻。

  “郑国?”朱襄声音一抖。

  雪姬问道:“这人有何问题?”

  朱襄咧嘴:“没问题,一点问题都没有。”

  哎哟我的好廉公,你真的是太会抓人了!郑国这种有名有姓的工匠,都是韩王室所属啊!你是从哪把人抓过来。

  他这次回去没见到廉公。廉公以军营为家,一副完全不想念朱襄,不找借口来探望朱襄的模样。

  结果廉公还是想我的嘛。

  朱襄手指摸索着“郑国”这两个字,笑得眼睛都弯了,与嬴小政真心欢笑时十分相似。

  郑国来了,郑国渠还会远吗?等他让郑国在广陵修了郑国渠后,就把郑国推举给夏同,让郑国去关中修郑国渠!

  不过郑国渠长达三百余里,修筑的民夫刑徒大概会死不少吧。

  朱襄心中一叹,将不适压下。

  郑国渠修成后,能覆盖关中四万余顷土地,活下去的人会比修水渠死掉的人更多,得做取舍,是以如都江堰一样,必须修。

  等广陵郑国渠发挥作用,他就将郑国举荐给夏同。以现在秦国的财力,修郑国渠应当比历史中秦王政时容易。

  朱襄吩咐下人道:“把郑国叫来,我与他聊聊修建水渠的事。”

  第185章 成家立业梦

  郑国是个黑脸络腮胡大汉,面色有些愁苦。

  难怪他面色愁苦。从韩国被掳,与家乡隔着千山万水,能不愁苦吗?

  郑国原本是在公元前247年去秦国修水渠,暴露奸细身份之后,还能说动秦国君臣同意他继续修下去,可见口才不错,并非底层庶民,应该也是读过书,有过传承的士人。

  春秋战国乱世,国君后人尚且沦为田间耕种的庶民,有士人沦为工匠也正常。

  朱襄叫郑国来时,也叫上了一直跟在他身边的墨家人和农家人。

  农家和墨家原本较为严密的组织都已经散了,许明和相和就是最后一任首领。

  这是许明和相和为了将农家、墨家的思想传下去所做的艰难决定。

  他们现在留在了咸阳学宫,想与荀子一样以成为咸阳学宫教授的方式,把自己的学说传下去。

  许明研究的是朱襄同款杂交育种,墨家则拿着朱襄给他们写的物理化学知识琢磨。除了完成朱襄所说把技术变成知识的愿望之外,他们也在重新著书,想让农家和墨家朴素的思想变成统治者能用的“工具”。

  变成“工具”很可悲,但若连“工具”都不是,那再好的思想也只是镜花水月,看似美妙,实际一场空。

  他们得接受这个。

  不过农家和墨家虽然将组织散去,不再有“首领”。但在农家和墨家弟子心中,朱襄才是最后一任“首领”,自发跟随朱襄。

  现在朱襄虽然没有门客,但家丁仆从如云,基本都是这两家弟子拖家带口混进来抢活干。

  秦王柱知道农、墨两家的组织不会轻易散去,为了统治稳定,默许了这件事。

  他不是秦昭襄王,不会非把朱襄身边伺候的人都变成自己的人,让朱襄呼吸都不自在。

  秦王子楚继位后,就更不用说,直接让朱襄好好管。

  所以朱襄现在如果振臂一呼,他身边的几百家丁就会抽出武器,告诉你什么叫诸子百家中的混社会的。

  墨家和农家都曾达成了非儒即墨非儒即农的成就。

  何况,朱襄身边的儒家弟子也挺多的。

  郑国那张悲苦的脸,在看着朱襄身边两位抱剑的“家丁”时就一僵,不敢悲苦,换上了一副讨好的神色。

  “做吧,别紧张,先看看地图,我要在广陵修几条灌溉水渠。”朱襄道,“我听闻你在水利灌溉修建上十分有才华,若干得好,我将你推举给秦王,成为官府供奉。”

  郑国讨好的神色一僵。

  朱襄对郑国笑了一下,道:“我听闻你曾是韩国官府供奉的工匠世家,若你真有本事,也能来秦国官府当供奉。待你去咸阳时,若想念家中人,可以在置办家产后将家人接来。”

  郑国神思恍惚了一下,然后一张被晒得黝黑泛红的脸上露出激动的神情:“谢朱襄公!”

  朱襄道:“这位叫焦匀,也擅长水利,是修墨家学说的学者。”

  焦匀放下手中抱着的剑,对郑国颔首示意。

  郑国看着焦匀那精悍如猛将的姿态,捏了一把汗。

  好了,这一看就像是墨家弟子,够凶悍。

  朱襄对焦匀道:“你也坐下。”

  焦匀在郑国扭扭捏捏坐下后才坐下,但剑一直放在膝盖上,就像是威胁谁似的,看得朱襄十分无奈。